武侠进教科书的导向意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 07:37 中国青年报 | |||||||||
盛大林 金庸的作品入选高中语文读本,再次引起广泛争议。早在2001年,有媒体报道,教育部决定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改革,金庸作品将入选,引起各方激烈争论。反对者称,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娱乐性为主的通俗文学,其思想境界不高,如被选入教材,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但支持者却认为,衡量文学作品的高低,标准不是作品的形式和题材,而是文
我赞同金庸的武侠小说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理由很简单:教科书应该体现多样性,各种风格的文字作品都应该占有一席之地。金庸武侠属通俗文学,思想境界确实不高,尤其是其宣扬的江湖侠义精神,对青少年肯定会产生一些负作用。但金庸作品也有它的价值,比如构思巧妙、文字精美。俗是俗了点,但教科书也应该雅俗结合,既要有“阳春白雪”,也应有“下里巴人”。在通俗文学领域,金庸作品可以说登峰造极,教材编写者不应对其妇孺皆知的影响力视而不见。 也正是沿着“百花齐放”的思路进行全面地审视,我们会发现如今的中学语文教科书有着明显的残缺,那就是几乎没有鼓吹民主法治的文章。多年来,中学的语文教科书虽然在不断地改变,但总体上仍然贯穿着“革命”的主线。文言文姑且不说,现代白话文除毛泽东、鲁迅等外,其他的大多数文章也都或多或少地宣扬“砸烂旧社会”的主调。“革命”当然没什么不好,但仅有“革命”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当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就应该让每个人都能成为现代公民,让民主、法治和人文理念深入人心。 其实,有很多宣扬民主法治的文字,比如美国的开国法令《“五月花号”公约》,著名的《世界人权宣言》,包括孙中山的很多鼓吹民主的演讲词,都可以入选中学的语文教科书。这样的文字不仅具有文本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传达着迄今为止公认为先进的理念和价值观。如果这样的篇章能够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那就不仅能抵消“江湖侠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而且有助于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现代意识的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