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叶草
按照惯例,开学前的一周尤其是周末,都是教辅书购买的高峰时期。日前,笔者在一家大型书店看到,学生和家长把教辅书销售处围了个水泄不通。在书柜前,各种教辅书让家长和学生一时难以取舍。
一位初三学生正在翻一本中考物理冲刺,他说其实自己已买过类似的书籍,大多都相差无几,有的题目甚至都一样,但想想别人都在买书回家用功,自己要不买,心里也不踏实。一位领着孩子前来挑选辅导书籍的家长说,各个学科一买下来共有20多本书,竟花了400多元钱。孩子对着这么一大撂的书,想想实在是笑不起来。
笔者认为,教辅书只是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若买得太多甚至挤占了教科书的地位,无疑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假如学生有了教辅书,并预先知道了答案,上课便可能三心二意起来,这对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非常不利,还是少用为妙。事实上,仅依靠教辅书提高成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课后作业本来都是经过编写者认真思考敲定、具有代表性的巩固知识、拓展思维、锻炼能力的范例,需要学生开动脑筋、举一反三,特别是拓展思维和锻炼能力的题目往往并没有标准答案,可一些学生手头有了辅导书就根本不去思索。一些教师甚至碰到过这样的尴尬事,学生课后作业的错误居然全班一模一样。原来,一些学生不经思考就“复制”辅导书上的答案,另一些学生虽然自己答对了,但当他们对照参考答案发现“不同”时,转而一字不差地抄下了参考答案上的错误答案。有了这样的辅导书,学生容易形成心理依赖和难以克服的惰性,即使不听课不看书也不怕完不成作业。
其实,家长和学生把教辅书看得如此重要完全是陷入了误区,因为一般学校都会给学生准备一些与现有中小学常规教学配套的教辅读物,这完全可以让多数学生“吃饱”。笔者认为,学生及家长没有必要再去买其他的教辅类书,而且教辅类书很多是教材的翻版,重复的习题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教师能抓紧课堂40分钟的教学,给学生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是巩固学习的最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