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作出决定,所有的中等学校要将“预防艾滋病”作为必修课程开设。这意味着从今年9月的新学期开始,上亿的初中生、高中生和中职学校学生将在课堂上接受有关艾滋病预防的知识。
其实,各地以各种方式在青少年中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已经有好几年了,而这次是最高教育主管部门首次明确要求将预防艾滋病列为中学课程。上海市教委据此制订的方案可
以帮助我们了解这门课程的大致内容:上海的初一学生将初步了解“什么是艾滋病”,初二学生则要知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学生将继续学习“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的预防”和“艾滋病的控制策略”等内容。
教育部的这项决定,是对国务院有关要求的落实,再次表明政府对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相关教育的高度重视。实际上这也是国际社会的要求。联合国自1988年首倡“世界艾滋病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至今已17年。其中1997年的艾滋病日以“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为主题,1998年的主题则是“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由此可见,保护青少年,是整个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而拥有健康、拥有理性、拥有爱心的青少年,则是人类最终战胜艾滋病的希望所在。
中国正处于艾滋病大流行的前沿阶段。根据医学专家的估计,中国目前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估计将近100万,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这个数字将以几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更为严峻的是,由于监测跟踪手段不足以及其他原因,在这样的群体中,真正被了解掌握的感染者和患者不到5%,这与发达国家能掌握到90%以上的情况恰成尖锐对比。换句话说,有95%的传染源我们并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需要付出比别的国家更大的努力,方能期望情况有根本性好转。其中,对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进行相关教育,确实是特别重要的环节。有人将此形容为,在中学阶段就筑起抗艾的防火墙。这说法多少有些悲壮意味,但我们的确需要认识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各级主管部门、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应当高度重视和支持教育部的上述措施。应当承认,要对中学生谈性,谈世纪恶症,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得好的事情。教育部规定课程的必修性质,规定课时,显然是有担心,若不硬性规定,可能有的学校并不会真正去开展这方面的教育。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中国的情况往往是,即便有了硬性规定,同样也有很多方法可以走过场的。
真正值得担心的是,目前我们的中学教育还不能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但是艾滋病预防的教育却绝对不能以应试教育的模式去实施。如果教育主管部门仅仅以简单的行政方式安排若干课时的学习,我们担心学生们也只把教育的内容当作为了应付考试的东西。必要的课堂教学总是应该的,但是对青少年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建立一种整体的人生态度,它未必能够机械地分割成“传播渠道”、“防治措施”等等,再分开几年来讲。
是否可以考虑,为了帮助青少年懂得理性而道德地对待性行为,学会关爱自身,关爱艾滋病人,我们应该探索更生动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呢?比如,配合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或参加必要的社会公益活动,从活动中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懂得怎样爱,怎样表达爱。核心的问题是,以艾滋病防治为契机,从青少年开始,培养一种现代意识和现代素质。千万不要把这一切变成又一门要学生记忆和考试的“课程”,但愿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