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贺新/文
阎世铎真的走了,但在2005年1月31日———中国足协规定的国内球员转会截止日到来时,上榜的612名球员中的95%———560多名球员却依然去留两彷徨:要么下岗,要么降低身价回原队坐冷板凳。而这其中,不乏像曲波、安琦、曲圣卿、姚夏、张效瑞、张耀坤、陈刚这些曾在中国足坛响当当的人物。在今年的中超赛场上,这些身影很有可能不再出现在
绿茵场上。
仅仅在半年前,这些大腕们根本不会想到会有今天,会无球可踢。但现在,这成为了他们不愿看到的现实,也凸显了中国足球大环境的萧条。在中国足球无缘世界杯之后,阿里汉走了,留下的是球迷又一个4年的等待;在中超元年相伴着黑哨、罢赛勉强走完之后不久,中国足球曾经的掌门人的阎世铎也走了,留下的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烂摊子。500多名球员面临下岗,仅仅是诸多问题中的一个。
表面看来,足协制定的2005赛季不降级政策是导致今年转会市场异常凄凉的直接原因。在中超大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在各俱乐部紧缩银根、启用新人的运营策略下,很多俱乐部都将球员大甩卖。但实际上,有关方面缺乏对中国足球发展的长远考虑、缺乏对足球运动员的合理使用则是造成今天这种原因的根本。
笔者不知道转会球员5%的成交率是不是可以在世界足球发展史上创造了纪录,但笔者知道中国的足球运动员绝对还没有达到过剩的地步。否则,我们也不会在每次国家足球队组队都颇费思量———每个位置总是难以有合适的人选,也不会看到都三十好几的郝董还费力地在国家队中奔跑。但现实是我们的球员确实是“过剩”了,过剩得甚至有球员为了上岗而自掏腰包。于是,一种奇怪的局面出现了,中国足球一方面缺乏人才,一方面又因为政策的不确定性而在浪费人才。这种局面实在令人痛心。
对于外行来说,大多数人不知道、也不关心足协在制定2005年中超不降级的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但我们知道一下子有这么多的球员面临下岗失业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况———尽管我们可以指责他们曾经拿着高薪、踢着臭球,但又是谁愿意、甚至抢着给这些曾经被宠坏的球员们高薪的?
从另一个方面看,这种下岗失业的震荡或许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比如使球员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更能有责任感等等。但在目前的状况下,有关方面可能更多地要考虑这些球员的出路问题,因为毕竟这些球员还是目前国内比较优秀的,还应该给他们机会。
因为,中国足球今天的难堪局面,并不是球员一手造成的。
因为,中国足球要继续发展,也不能仅仅考虑球员有球踢时的问题,更要考虑他们没球踢时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