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股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 09:26 新京报 | |||||||||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中共中央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研讨班”,可谓匠心独具,春风扑面,但至今似乎还未受到证券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全党工作的主基调之一,必将奠定我国股市和谐发展的厚实基础。 按照“美即和谐”的学界定义,社会主义是人类美好的事业,理当具有社会和谐的
“和谐股市”命题的提出,首先是基于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折不扣地属于社会系统工程。庞大的社会系统由一系列分支系统组成,而每个子系统的失调与否,关系到整个系统是否和谐有效,即子系统的失调必导致母系统的紊乱———社会与股市的关系,正是母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如将社会系统比作活生生的人体系统,下列“子系统”便清晰可见:一是其“细胞”系统,它由企业、家庭、个人等细胞组成,而上市公司、7000万投资者等正好组成这样的细胞;二是其“神经”系统,它由政制、体制、机制等组成,而国家的经济政策、金融政策、股市政策等正好构成这样的神经;三是其“血脉”系统,它由环境、市场、要素等组成,而融资环境、股票市场、资金要素等正好形成这样的血脉;四是其“免疫”系统,它由法规、道德、监管、自治等组成,而管理层的监管治理是否尽心尽责、有力有效等,正好代表这样的免疫系统是否正常有效。也就是说,股市虽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但母系统要运行和谐,没有子系统的和谐与之配合,恐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和谐股市”命题的提出,同时是基于前段时间很不和谐的股市情状。一是盛世危局。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盛世”相比,股市似已成为人见人怕、行将崩塌的“危楼”。一个和谐的股市,虽然也会出现周期性的牛熊交替,但不可能GDP在翻番增长的态势下,流通市值却减半蒸发。二是巨人泥足。今日股市较之于国民经济是危局,较之于开市之初却是“巨人”———短短十年间,上市公司从8家蹿升到1300家,流通市值最高时占社会储蓄总额的近1/4,总市值占GDP的比重(证券化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30%以上———这些无不在昭示中国股市扬鞭策马已“赶上”发达国家上百年历程的“政绩”,无不在炫耀“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所带来的“光环”。但亢奋过后蓦然发现,巨人之足却是用橡皮泥捏成:上市公司不乏翻牌公司,治理结构没有完善;股票融资数额虽是天文数字,但有效产出微乎其微;信用工具虽然“先进”,信用水准却不进反退;产能规模大幅扩张,但产业结构依然如故;公司盈利纵有提升,红利回报聊胜于无。三是公器私用。股市本应成为立市为公、用市为公、治市为公、利市为公之公器所在;但极不和谐的是,我国之“公”器以前常有、现在仍有、未来也难保没有在暗中被“私”用了———如开市之初股市功能被定位于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现在又打着发展非公经济旗号以开设“二板”来为“琼花”绽放服务;如力保股票供给方的无限诉求而无视股票需求方的有效接纳,几何级数的股票扩容极易吞没算术级数的资金增量;如股市监管政策以“大户”利益为重“小户”权益为轻(大股东占款不还允许以股抵债,证券基金亏损照提管理费,保险资金申购新股无上额限制,个人投资者与股票质押贷款无缘等);如股市流年失利时投资者毫无补偿而略得红利时却重复征税等等———说轻了是公器之“器”不够完善,说重了是公器之“公”出了问题。四是言是行非。近年来,全党的执政能力大为增强,但证券管理层的公信力影响力日渐式微,原因之一是其言不由衷、言行不一已到了令市场投资者失望甚至反感的地步。如政策拟定时的各自为政政出多门,政策执行时的主观随意朝令夕改,政策评估时的不顾事实虚话连篇等等。这一切的一切,皆与近年来管理层的言行不一有关。这些不和谐声音直接导致投资者信心的丧失与预期的黯淡。 总之,中国股市即使不谈重振雄风再创辉煌,只谈市场稳定发展平顺,当务之急也是要将“股市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换言之,社会和谐需要股市和谐,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股市。 □顾纪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