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为何成了出气的工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 11:25 南方都市报 | |||||||||
作者:郭巍青 《中国青年报》2月20日报道,百名农民工春节期间入住海口五星级酒店,本想感受一下高档豪华酒店的待遇,“谁知在酒店里却到处是异样的眼光”,自我感觉像“做贼”,一下子引出社会歧视问题。
歧视者是谁?报道的重点很明显,针对的是酒店方面。针对农民工所反映的酒店另眼相待的现象,酒店方面有自己的解释,认为一切都没有问题,并不存在农民工所反映的问题。 由于笔者并没有亲见当时的场景,新闻调查也并不可谓深入,所以情况到底如何,并不是很确切的。当然,农民工自述的感受,真实性也许是可以相信的,不过,毕竟也只是一种自我感受,这种“不自在”的自我感受可能由酒店服务方面的区别对待而来,也并非不可能从一个人突然置身一个陌生的环境而来。 这不是为酒店方面开脱,而是鉴于我们对事情的了解尚不确切,没有理由匆忙做出结论。以“不自在”而论,我的父亲到我家里来住,尚且有“不自在”的感受,总感到不方便,总想回他自己家里去住哩。 这件事情中有一个问题是清楚的,那就是农民工入住五星级酒店的原因。他们入住,是因为酒店与一家旅行社在预约订房的问题上发生纠纷,纠纷起因是酒店认为旅行社没有提前一天告知客人姓名,所以将已被订下的部分客房租出,同时又不容退掉剩下的部分。但不知为何,双方大年初三发生纠纷,初四酒店又让农民工入住,这不也有未能提前一天告知客人姓名的问题吗?纠纷中酒店方面在道理上似乎并不充分,旅行社方面认为酒店店大欺客、做霸王生意,并非没有道理。 但旅行社的道理也只是到此为止。他们请农民工入住酒店,虽然并不触犯哪一个商业规则,但显然并不符合“经济理性”。旅行社找到一个老板,约定由老板出较低的房费抵消与旅行社的债务,让在海口过年的农民工住到客房里去。 于是农民工出场了。但这是怎样的一次出场?他们能够入住酒店,并不是因为受到了尊重,而是因为他们不被尊重。旅行社说,此举是“表示我社无声的抗议”。用农民工去表达旅行社的抗议,农民工的老板是得到了利益的,旅行社则只是一种情绪性行为,虽然说的是“邀请”,实际上是要通过让农民工入住给酒店添堵,他们“实在是太气愤了,只想对酒店的违约行为表示抗议,没想到会有什么结果”。 所以,农民工入住五星级酒店事件,农民工自始至终都是受害者。尽管农民工的情绪反映针对的是酒店,但并不能说他们只应该对酒店的表现感到不满。农民工在“抗议”的意义上被使用,而抗议的内容与农民工自身利益毫无关系。对农民工的老板而言,他说的是给予农民工“一个惊喜”,实际上是对农民工进行了一次出租。对旅行社而言,农民工是被当枪来使的,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让酒店方面不愉快。对酒店而言,农民工入住成了一个事件,引起“非常关注”,也确实产生了“不愉快”。 农民工不幸被自认为受了窝囊气的人策划进了酒店——当然,他们再窝囊,还有钱将民工请来恶作剧地发泄自己的怨气。整个事件,根本的问题并非“农民工可不可以住五星级酒店”,而是“农民工为什么可以作为出气的工具”。 如果说有歧视,可以说事件中的各方都有对农民工的歧视。而他们表现出来的歧视,也是一种社会性的病症,只不过一般情况下并没有凸现出来而已。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用“像个民工”来打趣人的情形,民工在哪里集中出现,都被认为是一种可以贬损某一场所形象的证据,“高尚场所没有民工出现”,这是埋在社会成员心底的论断。我们心底的某个角落,是否也存在着对农民工的歧视呢?也许是每个人都值得在无人之处自问一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