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过来看金融高管子女在京高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 11:38 红网 | |||||||||
2月16日竞报报道了北京为吸引和鼓励金融机构在北京发展的16项政策日前出台,并于本月1日开始实施的消息。其中一条是允许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子女在京参加高考并享受与北京市户籍考生一样的待遇。没想到这则新闻一出,一石惊起千层浪,大家议论纷纷。不少评论员撰文大声疾呼,认为这是特权,不公平、不合理。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大家应该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这项优惠政策。
凡是涉及权利,尤其是公共政策给予少部分人的特权,总会刺痛权利捍卫者那根敏感的神经,这次北京出台的给予金融机构高管人员一系列待遇更是被当作靶子,屡遭质疑。因为金融高管人员本身就处于强势了,要是再“锦上添花”,感觉上是有些社会不公。其实“平等”是不能这么理解的,我国的法律尤其是宪法,赋予公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教科书上也教我们要正确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这里的“平等”不是绝对的平等,而是相对的平等,不是事实上的平等,而是程序上的平等,还特别强调对特定人群要有照顾,比如说妇女、少数民族。正确理解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那么这次出台对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子女的“市民待遇”是否公平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富有正义感的权利捍卫者总是单项思维:少数人得到了“特权”会如何如何的“强势”;广大市民没有这些权利会如何如何的“不公平”。我认为大家应该反过来看待“高管子女在京高考”的优惠政策。假如金融高管子女没有这项优惠政策会如何呢? 既然是北京吸引金融机构在京发展,那么很多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工作人员要到北京工作,这些高级管理人员大多为人父,为人母了,不单单要考虑事业,也要考虑家庭,尤其是子女问题。于是子女问题成为了制约人才流动的障碍之一,子女问题首当其冲是子女的户籍和教育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如何能让这些人才在北京安心工作呢? 假如不解决高级管理人才的子女等家庭问题,这些人员到了北京工作,就无法得到作为北京市民应有的待遇:他们的家庭分居两地,整天牵肠挂肚,身在曹营,心在汉;或是全家迁居北京,没解决子女户籍和教育问题,他们劳完工作,劳家庭,交着外来人口子女教育的高额费用,办理烦琐的借读手续,他们的子女在北京上完初中、高中,到头来还要返回原籍参加高考和录取……难道这些对金融机构的管理人才又公平吗?人家为北京做贡献,最起码的子女问题都不帮人家解决,这又合理吗?我想外地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鉴于这些困难和障碍,想来北京工作,也不敢来北京工作了。 这项对外地金融机构人员的政策,已经够苛刻了,其实算不上真正的“特权”。特权是比大多数人优越的权利,而这项“子女可在京参加高考且录取时与北京市户籍考生享受同等待遇”的权利,也只能类比国际上的“国民待遇”,我把它称为“市民待遇”,充其量也不过和拥有北京户籍的人拥有的权利一样,没有说给这些人员的子女高考加分,超过了本市居民的待遇,怎么就能称为不平等的“特权”呢? 我想这项政策引起非议原因之一,就是用语措辞上欠考虑:干吗非要强调“子女可在京参加高考且录取时与北京市户籍考生享受同等待遇”呢?一下子让人联想到遭人诟病的北京市民高考的低分数线,迸发出那么多怨言。只要说:“子女可以随父母在北京落户”。不就什么争议也不存在了?解决了户籍,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北京人,子女当然“可在京参加高考且录取时与北京市户籍考生享受同等待遇”。 (稿源:红网) (作者:普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