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难记录为何唤不来新工业体制的曙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 10:25 红网 | |||||||||
来自新华社的统计说:我国煤矿平均每人每年产煤321吨,全员效率仅为美国的2.2%、南非的8.1%,而百万吨死亡率则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从2001年到今年10月底,全国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88起,平均7.4天一起;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28起,平均50天一起。 血的数字和事实摆在面前,如果还停留在技术性的反思阶段,仅仅反思出有关人员
为了突出能源在整个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当下中国的能源工业仍是在传统的老工业模式里运行,粗放型开发、无序性开采,生产技术手段落后、效率低下,加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论国有或民营企业都难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原本滞后的安全生产规则还时常要被突破,工业灾难此起彼伏。血的教训提醒我们:能源工业不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中国没有前途! 新型工业化的能源工业,要求对能源开发保持高度的谨慎态度,实行保护性限量开发,逐步剔除所有没有生命保障的开发项目和开采企业,甚至要对高瓦斯的煤矿或含毒气的油气井进行长期封存。同时,建立生命优先的能源企业生产原则,对达不到现代化安全生产标准的企业停产改进。 当然,确立“以人为本”、“生命优先”的工业发展道路,需要一套新的替代模式,这就好比要用绿色GDP去代替传统GDP一样,需要高额的成本,甚至要求国家建立起承受能源紧张、生产畏缩的新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全面调整国家的战略发展结构。但是,只要同胞能免受工业灾难的死亡威胁,任何代价又算得了什么。 (稿源:红网) (作者:康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