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学历背景:误读中国政治录用的特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 09:58 新京报 | |||||||||
房宁 官员的合理选拔与任用,历来是衡量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不仅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与公众的切身利益联系密切。随着中国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培养选拔各级官员的政治录用体系也在不断地改进、完善,其规范化、制度化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形成,省部一级领导干部大面积更新。
在十六大之后,基于对十六大后中央新的领导集体人员构成的观察,国内外都出现了一种舆论,认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知识结构偏重“理工科”,甚至出现所谓“工程师治国”的说法。而短短三年间,特别是十六届四中全会后这一次较大规模的省部级主要领导人的调整补充,又引来一些新的议论,有细心的观察家指出,此次履新的省部级官员中具有“文科”学历背景的占了70%.于是,所谓“管理型官员”的概念不胫而走,甚至出现了“法学家治国”的说法。 但是,如果认真剖析那些时下流行的有关中国政治录用及官员队伍结构特点的种种看法和观点,则不免生出语焉不详、似是而非的印象。 以“工程师治国”和“法学家治国”两论来说,这两个貌似有理的说法,其实无非是在强调过去及现在官员群体的学历背景,而实际上与官员任职资力关联甚微。事实上,在中国,无论具有理工科抑或文科学历的官员,并不是什么“工程师”或“法学家”,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无长期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或学术工作的经历,他们的职业就是党政干部、政治家或管理者。他们之所以能够胜任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其主要资质还是在于他们长期的实践经历,即在党务和政务岗位上长期磨练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过分夸大学历背景,容易误导人们对中国政治录用的特点以及官员队伍结构特色的了解与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政党,也是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之一。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对于现代世界各种政治体系及其政治录用的规律和特点做过相当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他所发现的规律性现象是:对于一个稳定而成熟的政治体系而言,结构的多层次和复杂性是必备的特点亨氏的这一发现和概括,对于我们认识政治体系及政治录用具有重要启示。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治体系及其执政党来说,其结构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特点。具体到中国的权力体系和官员队伍,事实上是没有哪一类同一背景、同种知识结构、同样履历的人,可以主导整个权力体系。 官员来源的多样性,是中国政治录用的真正特色“五湖四海”是用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的政治录用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这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分散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状况,所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官员当然不再是来自各个根据地的游击英雄,而是出自受过系统教育和在实践中成长的德才兼备的正规人才。但“五湖四海”的原则仍被继续坚持了下来,只是内容和标准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如今,官员的来源是多样化的、多渠道的,其知识结构、实践经历也是多种多样的。仔细分析一下近期履新的14位省级主要领导干部,不难发现他们的背景有很大的差异,既有经济管理官员、地方行政长官,也有长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的官员。而他们的共同点却是实践经验多,阅历丰富,均在不同部门、不同地方甚至不同的领域工作过。 英雄不问出身。学历固然需要,但经世治国之才是不能在学校里养成的;书本知识固然不可缺少,但真才实干只能出自实践。 作者: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副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