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透明是取得公信的关键所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14:57 红网 | |||||||||
《新京报》1月28日报道了北京五大“世遗”景区32亿修缮资金预算调查情况。据了解,包括天坛、故宫、颐和园、十三陵、长城等在京五大世界遗产单位,此前均提出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进行大规模保护修缮,而资金总缺口高达32亿元。但是根据媒体披露的调查情况看,这32亿元资金虽冠以修缮之名,但众多工程项目都是用来提高旅游景点的接待能力,与文物修缮并无直接关系。
在八达岭景区向北京市发改委提交的2005-2008年修缮计划中,其中文物保护一项预计投资仅为3亿元,另外接近7亿元的工程分别是八达岭高速路及其辅路新开辟线路、北门锁钥环境整治工程、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立体停车场工程、生态园工程等。 天坛公园管理处向北京市发改委提交的投资计划项目为37项,投资总金额5.8亿元,其中包括公园的日常管理开支,还包括公园下属的宾馆、餐厅的改造工程,而公园文物征集、修缮、管理养护及陈展等费用预算7117.8万元,仅占总预算12.3%. 看过这份预算调查,笔者产生了很大的疑问。比如八达岭景区的高速路和立体停车场,与文物修缮有何关系?天坛公园下属的宾馆、餐厅改造工程也算在修缮资金里面,难道宾馆餐厅也是文物?由此看来,所谓的高达32亿元的修缮资金,主要不是用在文物修缮保护方面,而是用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用来提高旅游景点的游客接待能力。 前段时间故宫等“世遗”景点拟大幅调高门票价格,还召开了听证会。会上提出的主要理由就是门票价格偏低、资金匮乏使得文物古建的修缮和保护进展缓慢,但是仔细审视修缮资金预算情况就会发现,这种说法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从资金投入方向可以看出,景区单位对提高游客接待能力的兴趣远大于修缮文物,以文物保护的名义发展旅游恐怕才是其真实意图。 “世遗”景点每年巨额的门票收入到底用在何处呢?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景区单位的人员开支巨大,另外世界遗产单位每年均向上级单位缴纳一定数量款项,而返还用于修缮的资金却很少。一面喊着门票收入不够文物保护用,一边又每年上缴巨额收入,世界遗产难道只是上级主管部门的摇钱树? 前不久举行的“世遗”票价听证会的合法性遭到了舆论广泛质疑,媒体纷纷发问,听证会意见为何与民意截然不同?门票收入中有多少钱真正用在了文物保护上?但令人遗憾和不满的是,舆论虽是沸沸扬扬,相关主管部门却对此持回避态度,声称“无需进一步说明”。此次的预算调查充分说明,有关情况恰恰需要进一步说明。 其实,公众不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涨价,而在于对景点门票收入使用情况缺乏透明度。如果相关账目能够公之于众,确有合情合理的涨价理由,公众未必会反对涨价。一方面要从人家口袋里掏钱,另一方面却不告诉人家这些钱是如何花掉的,如何能让公众信服?有关部门应该明白,公开透明是取得公信的关键所在。 (稿源:红网) (作者:莫林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