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2005年两会与中国经济 > 正文
 

欣见地方两会开网纳谏蔚成新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14:55 红网

  每年一月,是地方“两会”“盛发期”。今年地方“两会”有何新气象?翻阅报章、点击主流网站,一个撩人心扉的信息迎面而来。北京湖南广西广东等地的“两会”实行“开网纳谏”。

  “开网纳谏”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有计划有安排”。比如,北京市政协在开会前,首次通过网络,开展了网民点评提案,由市政协在网络上贴出10件委员提案,让网民来进
行评议。结果引来3000多网民的点评。此后,北京市政协又将一些网民代表请进神秘的政协会议室,当面倾听他们的意见。(见中新社2005年1月23日电)湖南省早在上一届两会就在红网开通的两会专题上设有《我为两会进一言》专栏,请网友们说出自己关心的焦点话题与对两会的企盼,并及时的传递到两会,同时还将两会代表请到红网嘉宾聊天室与网友门互动交流,今年更是开通了视频访谈,让网友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在与两会代表作零距离接触的网上互动交流。广西官方桂龙网在“两会”期间按照“两会”的部署,邀请广西人大代表在网上与网民议政,利用互联网了解民情等等,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地方“两会”“开网纳谏”可谓一大创举,令人格外欣慰。

  “开网纳谏”为群众参政议政架起了一座“桥梁”。众所周知,参政议政是人大政协的职能。过去这个职能只在“两会”期间或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身上体现。而地方省市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数有限。要充分反映各阶层意见,反映广大群众的心声确非易事。也就是说,要调动广大群众参政议政确实不易。而今,“两会”与互联网“联网”,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大大方便了群众。参政议政的范围也就大大拓宽了。

  “开网纳谏”为群众参政议政搭起一个“平台”。互联网发言与会议发言相比较,可以不受时间限制;与会议简报相比较,可以不受篇幅限制;与会议的程序相比较可以不受安排的限制。只要不触及到法律规定,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不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与时下某些会议讨论某些事情怕伤害感情总是吞吞吐吐的特点相比较,互联网上可以不受情面束缚,网民可以大胆直抒衷肠,各抒已见。

  “开网纳谏”也是对互联网作用的重新认识。一段时间,在某些人们的印象中,互联网似乎是洪水猛兽,除了色情、反动、无聊之外,无其他积极意义。其实不然。互联网也有许多“金子”,不少时候,很多主流网站是“网上成金”。北京、广西等地“两会”实行“开网纳谏”足可证明,网上的民情社情不可忽视。“开网纳谏”就是督促各级官员、人大、政协机构进一步重视网上的消息及评论,倾听网民意见。

  显然,“桥梁”为网民而搭;“平台”也为网民而设。地方“两会”与互联网“联网并网”突显他们一个宗旨:千方百计了解民情。民情,就是社会之情,民众之情。民情,就是人民“欢迎不欢迎、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反对不反对”之情。民情之重要,事关执政基础,因而先哲中有“为政以通下情为急”之警言。了解民情掌握民情当然有党委系统、政府系统、政协渠道、人代会系统和群众组织提供,但在信息化年代,互联网却是一个更直接更广泛更迅速的民情“显示器”。许多突发性事件,网上可以“捷眼先睹”;许多社会存在问题,网上也有独到见解;许多治省治市治县治乡之策,网上也时见新论。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动员民众参政议政,建设三个文明,无疑是与时俱进的实招,也是生动活泼的参政议政形式之一。

  地方“两会”大胆与互联网“联网”,他们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之情,其从政务实之举也可见一斑。

  (稿源:红网)

  (作者:冯创志)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