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谁泄露了我的手机号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11:55 中华工商时报

  陈贺新/文

  在手机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方便的同时,麻烦也随之越来越多。当然,这麻烦并不是手机本身带来的,也不是所有者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产生的,而是来自第三者———一些利用手机来传递各种信息以试图获取利益的各色人等。在这一过程中,手机被商贩们当成了商业信息的发布平台。

  凭我的记忆,我的手机曾经接收到的短信可谓是林林总总,可回忆起的大致有以下内容:一类是以推销各种商品为主的,比如推销打折机票的,推荐旅行线路的,优惠酒店住宿的,宣传推销各种保险的,汽车保养维修优惠的……这一类的短信尽管对我没有什么用处,但大致都还属于合法的买卖,内容上还说得过去。还有一类是推销假证件制作的,比如说身份证、结婚证、毕业证等等各类证件,好像是只要生活中存在的,就没有他们造不出来的。好在我都合法拥有这些证件,再加上没有使用假证件的必要和胆量,所以对此类短信是敬而远之———因为这毕竟不是合法的事情。还有一类的短信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比如说哪天突然告诉我在某公司举行的某个庆祝活动中获得了大奖,奖金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最后让我和某某联系领奖事宜。对于这一类的短信,好在我还能保持一个比较清醒的头脑,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直到今天还没有被骗,也算幸运。和其类似的一类短信是,哪儿哪儿有海关罚没的走私汽车出售,价钱低的你都不敢相信。

  尽管这林林总总的短信充满诱

  惑力,但对于并不需要这些短信的我来说,有的时候确实对这些强加给自己的信息有些反感。反感之余,我经常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发布者是从哪儿获知了我的手机号码?

  当然,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获知了我的手机号码的“生意人”并不只是短信发布者,还有相当的人直接将电话打进了我的手机,直接推销各种商品:比如说各种藏品、纪念卡、保险等等。尽管不需要这些东西,但我却要为这些不需要的东西每次支付至少四毛人民币的代价。从这一点上讲,短信发布者可能更会为我考虑一些———至少我不需要为此支付电话费。

  随着手机普及率的越来越高,这样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但我的问题还是得不到解答:是谁泄露了我的手机号?是谁还在继续泄露我的手机号?难道我的手机号就可以被人这样随意地泄露吗?

  没有人可以告诉我答案。

  但我近日看到的一则报道却让我对此觉得有了盼头。这篇报道称,目前,我国《个人信息法》专家建议稿已出台,并将进入立法程序。在这部法律中,规定凡是泄露市民的手机号、免费邮箱地址等属于个人信息范畴的资料,导致市民不断收到骚扰电话、骚扰短信、垃圾广告等,相关泄密人都将会受到相应法律制裁。

  这确实是个好消息。

  看了这则报道,我现在关心的是,《个人信息法》能否尽快出台?《个人信息法》出台之后,我的手机能否变得清静一些?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