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中国新时代》2005 > 正文
 

个色于凌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0日 14:30 中国新时代

  这位热衷于个人集资盖楼计划的年轻人能实现他的“乌托邦”梦想吗?

  文/赵雪

  2005年1月,据于凌罡本人称,合作盖楼计划的参加人数已达到500人。

  于凌罡原本是联想集团一位籍籍无名的技术工程师,但自从他提出个人集资建一座住宅楼的计划后,他顿时成为房地产业内的热门人物之一。他固执地认为,这种形式盖楼的费用将比开发商低40%,但一些北京的房地产商显然不这么认为。

  于凌罡的这个类似乌托邦式的想法出现在一次等车的过程中,当时他觉得等待公共汽车“太复杂”,成本、危险性很高,能源环保性又很差。“比较爱思考”的他把对交通工具的社会效能的优劣比较,扩展到对一个居住社区的规划设想以及现实可操作模式上。

  2003年12月,于凌罡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提出自己的合作盖楼项目方案,意外的是,当天上午就有七八个人表示愿意参加。至今,于凌罡的手机里仍存有第一个支持他的那个网友的短信,因为它“很有纪念意义”。

  此后,于凌罡通过网络和自费旅游交友的方式宣传自己的想法,只要有人与他联系,他就会付出路费和饭钱,亲自去与其面谈,这种情况持续了几个月。

  以凤凰卫视杨锦林对此项目的“阅读”为起点,媒体开始频繁报道,让于凌罡的想法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04年2月10日,于凌罡的个人“蓝城”网站开通。

  他拜访了无数专家,包括银行、政府和法律界人士,细化、完善这个尚未有人做过的事业的每个繁琐细节。

  现在,他每天上午和晚上工作,从中午到晚饭前最少接待10个人,给他们讲解项目;当然还要接无数的电话,有时还要接待记者。他说他的同盟团队现在做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关心或者不关心“合作盖楼”的人都知道,这个项目不会伤害老百姓的利益,同时也符合社会以及个人的利益。

  本刊记者两次采访于凌罡,他留给记者的印象是:语速极快,频繁蹦出各种数字以佐证他极富数学性的逻辑;个人表达连续不断可达半个小时以上,中间难以被打断;如若试图善意打断他,就有遭遇逐客令的危险。

  采访当中,于凌罡接到父亲的电话,他说:“早就想回去看您,最近实在太忙了。”

  从小,于凌罡就对发明创造方面的事情比较感兴趣,学了计算机专业后,他设计过一种芯片能让开电脑就像开电视一样,一开就亮而且立即执行,操作系统的运行速度也会加快。

  1989年至1995年,于凌罡每周花5天时间泡在北京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科学类书籍。他还是个投入的军事迷,但经常,别人对他的“不专业”会表示不屑。

  他的自我评价是“做事投入,执着”,受父母的熏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很敢想”。不过,“等我做成的时候再说自己‘很敢做’吧,不然就该是‘做得很不好’或者是‘做得很傻’了。”于凌罡充满笑意地说。

  于凌罡的最终梦想并非“合作盖楼”,而是“蓝城”,他认为合作盖楼的非赢利性不可能被社会普遍推广和复制,而蓝城的实现才预示着一个房产业“历史必然”时代的到来。

  “大家不是相信我个人,而是相信这种制度。事情如果最终做成了,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主义的成功。”于凌罡说,“但个人能力会在这个项目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这次没有成功,肯定是我的个人能力不足,不过,我会卷土重来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于凌罡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