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软件是对应试教育的极大嘲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10:2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本报评论员孙德宏 昨天本报8版的一则题为《作文软件催生“才子”》的报道给我们讲了一个笑话:当大连某小学的孙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在一夜间变成了驾驭语言的“才子”时,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其中的奥秘是一种学生作文软件,只要输入人物、时间、地点等关键词,然后电脑就会自动生成作文……
我们之所以说这是一个“笑话”,是因为我们以前在批评当今应试教育时就曾经无奈地开过这样的玩笑:以当下应试教育“几段论式”的套路,做个软件,把记叙文的三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往里一套不就行了吗?原本以为哈哈一笑也就完了,没想到,竟然这真成了事实。 这玩笑,实在开大了。 作文,无论是谁写的,即便是练习,它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任何文章,总是要或告诉读者一件事,或阐明作者的一个观点———没有了自己独到的东西,没有了创造,那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之为作文的。但现在作文中的“独到”和“创造”只剩下了人物、时间、地点等“关键词”,那么,它算是什么呢? 问题更为令人可怕之处还在于,这样的作文,竟也蒙得老师认为“自己的学生成了驾驭语言的‘才子’”———这大概告诉了我们三点:一是软件的发明者确实深谙应试教育三昧;二是我们今天学生写作的文章不仅可以对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不予考虑,而且已经“规范化”到了可以组装的程度了;三是应试教育“几段论式”作文的套路已经成了一些教师判断作文好坏的标准———原本是以有无创造为标准的作文变成了一种机械的填空,而且这“机械的填空”还可以使作者成为“才子”,这笑话之中蕴含了太多的苦涩和悲哀———如此组装出来的“才子”有何创造性可言?作文没有了创造性,而且还可能被认为是好文章,这对我们的教育,对我们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呢? 教育是传授知识并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项工作。有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创造力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怎样的重要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创造力,离消亡也就不太远了。可以认为,作文软件的出现以及可能较大范围的使用,其实是在抹杀着这种创造力。 发明和制作作文软件是否违反法规,应由有关部门和专家来鉴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的教育确实是出了某种问题:起码是为发明和制作这种扼杀学生创造力的作文软件提供了市场需求。 我们为什么提供了这种需求?原因还在于应试教育。 关于应试教育,社会上的讨论和抨击已经很多了。现在的事实是,很多即便正在搞应试教育的人们大多也是反对应试教育的,可应试教育却仍在搞,而大家都说好的素质教育却始终处在极其艰难之中…… 这一次作文软件的故事对我们的应试教育是个大嘲讽。可以想像,我们对目前的应试教育如果不能有个真正的改变,对素质教育如果不能有一些真正的系统措施出台,我们的教育必将还会收获更多更难以想像的嘲讽——或许我们可以不在乎嘲讽,但我们可以不在乎没有创造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