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厘头的胜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13:09 《财经》杂志 | ||||||||
说到娱乐性,《功夫》肯定是周星驰电影中的顶级之作。在这部片子里,他找到了一种方式,能够把自己最离经叛道其实又充满机智的风格放置在现代电影的框架中 □ 苗棣/文 2004年应该算是中国电影收获颇丰的一年,但宣传搞得最多,一直神神秘秘吊足观
《天下无贼》成功的秘密,大概就在于它是中国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盗贼片”。说是“无贼”,但在那个相对封闭的车箱里,真是贼满为患。与好莱坞盗贼片(例如《十一罗汉》)热情讴歌盗贼的胜利不同的,是《天下无贼》中良心发现的“好贼”终于战胜了没有良心发现的“坏贼”,最后却是以生命为代价才实现救赎。 人类喜欢盗贼故事由来已久,在中国最著名的当然要属位列四大文学名著之中的《水浒传》,西方也有妇孺皆知的“侠盗罗汉”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盗贼英雄们先被贴上正义的标签,然后就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百无禁忌。普通的善良百姓接受这些故事,无非是想要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秩序,像巴赫金所说,进入某种“翻了个的生活”或“反面的生活”的状态,体验些许叛逆的快意。所以到了商业利益至上的好莱坞类型片中,满足观众叛逆快意成为主旨,只要主人公个性可人,形象帅气,就可以抢银行,偷珠宝,设骗局,做杀手,一概得到喝彩,连正义的标签都可以不要了。 一向提倡电影要为人民服务的冯小刚导演也摸到了观众这种心理需求的脉搏,在国内影坛上第一次完成了眩目的偷技大展示。但在我们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要把偷儿转化成“英雄”(hero,也就是主角)还真非易事。冯导算是本事大的,千挑万选找了这个“好贼”、“坏贼”故事,费尽心机做了一大堆铺垫为一对飞贼的良心发现打下根基,最后还安排公安把“坏贼”团伙一网打尽,让男贼刘德华用生命赎了罪,给女贼刘若英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虽然还算不上主旋律,到底没有脱离基本的文化规范和道德底线。 但处处照顾到了,却也可能处处都不到位。这种不太主旋律的以群贼为主角的影片不会太被一本正经的道学家看好;而束手脚的盗贼游戏又不能像好莱坞类型片那样畅快淋漓,让观众的叛逆感受有点别别扭扭,憋憋屈屈。 这几年,冯小刚差不多每年推出一部新片,看得出他的导演功力是在年年向上。不过,真要用电影为普通大众好好服务,看来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难题。 《功夫》就不同,从头到尾你都能开怀地笑,感觉就是一个痛快。有些“星迷”对《功夫》中太重视觉效果而缺少了大量周驰式妙语颇有微词。其实,从满嘴的胡说八道发展到处处彰显的光怪陆离,还真是周星驰电影的一次飞跃,因为,不论阿星中蛇毒后在铁皮岗楼里打出的那套“如来神掌”印迹,还是两大高手诡异的琴魔战法,其实都没有脱出周星驰“无厘头”的搞笑风格,也可以说是没有一点正经。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周星驰,喜欢《功夫》?因为在他的电影里充满了“狂欢式的冒渎不敬,一整套降低格调、转向平实的做法,世上和人体生殖能力相关联的不洁秽语,对神圣文字和箴言的摹仿讥讽……”而且要害在于,他的亵渎和戏仿顶多就是调皮孩子式的恶作剧,却绝对没有恶意或是挑战意味,不会让人心里紧张。 港台的几辈功夫片大导演见到那些无处不在的戏谑“致敬”元素,也许会哭笑不得,却不会恼羞成怒。金大师见到自己笔下的神侠侣最终变成房东夫妇那副德行,大概也只能苦笑一下,还不能不佩服“周大师”对于人世沧桑独特的感悟和洞察能力。 论艺术品质,《功夫》大概还难以超越《大话西游》,但说到娱乐性,《功夫》肯定是周星驰电影中的顶级之作。在这部片里,他找到了一种方式,能够把自己最离经叛道其实又充满机智的风格放置在现代电影的框架中。“星爷”从不正经,也不装正经,当他真的掌握了现代影像技巧并且把它发挥到自己的电影中的时候,就有了真令人愉快,真叫人松弛的《功夫》。 在电影院里,我看到的不但有可能是超级“粉丝”的青年人,也还有不少中年人,还见到一对六七十岁的老年夫妇。70块钱一张的门票,居然满座。 观众用脚投票,给了荒诞不经并且毫无意义可言的《功夫》2004年度中国电影的最高分。这肯定说明了点什么,就让我们想去吧。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