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印度洋海啸波及中国经济 > 正文
 

国家投资救援同样也要回报 大国名利场角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 10:03 《全球财经观察》

  投资要有回报,这个回报也不能仅仅是一个“名”。现在我们明白这个世界上玩的东西是财富和实力,大国名利场就是这样一种东西

  伍泰迪(北京瑞德公司品牌推广总监)

  海啸这个词不入我们生活的辞典里已经很长时间。对于在内陆生活的人来说,这个词
基本上从十万个为什么之后就不再出现了。但现在它还是来了,并且其声势之大足以让人忘了新年钟声之类。

  最初几天,不断攀升的死亡数字虽然给我们带来震撼,但这还只是一个遥远国家里发生的一些悲剧。等到这个数字已经过了六位数的时候,一般的感觉就是进入到人类灾难的序列——大凡这样的境界,就不是一个国家的事了。

  同样在最初几天,以我在东南亚度假的经验,我也很怀疑这其中的死亡数字:外国人的数字偏低了一点。我这么说当然没有对外国旅游者的恶意,但满海滩的外国人难道都跟大象一样先逃掉了?外国人的比例虽然不会很高,但绝不会这么少。而且很关键的一点,这是圣诞假期。大家即使不信耶稣,但总还信元旦,即使什么都不信,天冷的时候到热带晒太阳也是很爽的一件事。

  果然在其后的几天,遇难的外国人渐渐多起来,而且我看媒体上也多半是讲述意大利人英国人瑞典人美国人如何夺命而逃,如何幸存的故事。当地人倒是少。我拿外国人说事也不是说外国人的命就比当地的人值钱,而是他们掌握话语权。

  所以人命值钱与否的讨论其实还是有必要谈的。虽然在自然面前,大家都像一张纸一样飘来飘去,但至少在他们飘起来之前是有差别的:同是上帝的子民,同在阳光下,同在海滩上,大家都是衣不蔽体,但有人是为了把身体晒成古铜色,有人是为了赚钱。他们的差异在此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有的是卖贝壳的,有的是享受阳光的;有的是提供服务的,有的是提供小费的,当然也有GDP。

  在飘起来之后,这其中差别当然就更大了。关于一个生命价值几何的分析很多。协和式飞机最后一次飞行,掉下来一批百万富翁。他们110人获得的赔偿金额达到3.5亿美元。而一个以“私了”告终的煤矿事故,可能2万元人民币就全数打发。估计在这次海难中遭遇不幸的那些土著居民可能还没有这么高的赔偿。

  在自然灾难面前,在海啸造成的这样悲剧时刻,动人命值钱这些念头是不人道的,谈名利简直是大逆不道。但就跟人命值多少钱一样,这里的差别实在太大,掌握话语权也有西方对人的生命更重视的原因。要不人家要这话语权干吗?

  所以不论人多人少,重视生命的西方人总是最后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而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视的东方人往往拿出来的是一个长长的数字。这是差距。无论如何,我对事情发生了一周时间还有若干个灾区根本没去调查死伤情况是不理解的,这样的政府我也不是很信任的。

  我看网上很多评论跟我一样也是不信任的,当然我与他们不一样。他们认为中国政府这次又充冤大头,又分不清好坏,怎么可以给印尼援助?难道忘了1998年排华悲剧吗?我虽然主张不信任这些政府的行为能力,但我主张像美国一样派个国务卿之类的去现场,或者搞个航母到现场帮忙,看看到底能不能搞得好,我们能帮上什么忙?

  在地震海啸面前,虽然所有生命一律平等,但这事过了大家就要靠实力说话了。我认为很好的一点是这一次中国表现得空前的豪爽。据说现在的捐款已经加到了5亿元人民币——如果只捐个几百万美金我想无论如何是不应该的。虽然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但中国现在是“一枝独秀”,并且中国还要号称 “和平崛起”,所以一定要拿出派头来。更何况,中国刚刚与东盟要成立自由贸易区,要做东盟的老大。不做老大应该做的事,反倒被日本人抢了先,那绝对是没有面子。所以五亿一点也不多。按照金融业人士的说法,手里这么多美元储备,一旦人民币升值,这些钱就不值钱了,所以趁早花出去一些最好。

  现在这样好的机会放在这里一定要抓住。并且这钱花在国际善事上,不比拿给中国银行业来核销坏账更差。中国人这几年学会按经济规律办事,但显然网上很多人的意识还没有扭转过来:有点钱就以为自己可以卡别人脖子,没学会怎么牛,反倒学会了仇恨。这实在是一种不好的趋势。

  在一个没有规矩的世界里,武力当然是一种很厉害的交往手段,但以德服人同样是一种手段。大国名利场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中国在国民经济最差的时候,每年给亚非拉人民的钱也不少,要不中国何以重返国际社会?还是非洲兄弟们帮着一起努力的结果,这就是投资和回报,这就是做老大的好处。

  当然,从名利场角度说,投资要有回报,这个回报也不能仅仅是一个“名”。当年中国以德服人,虽然换回一个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但显然没带来足够的利。因为彼时政府不主张大家言利,所以自己也显得高风亮节。彼时已过,我们明白这个世界上玩的东西是财富和实力,所以此次中国突然一反常态,把发生在印度洋边上的海啸搞得像是国内发生水灾一样隆重,又是组织街道大妈捐款,又是组织小学生搞仪式。如此高调出位的表现,只有一个目的:中国应该在这个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联系编辑gloomy@gfo.cn

  编辑:陈锐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海啸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