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12月22日报道,12月16日至21日,平谷地税局分别组织召开七期纳税人座谈会,200多位纳税人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各税务所所长向纳税人代表做了述职报告。
其实,现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向群众“述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党政领导向群众代表述职述廉、派出所所长民警向社区居民述职述廉、人大代表对选民述职等一些类似报道屡见报端。述职报告面向了普通群众,让群众有了质询权监督权,这确实是民主
建设的一大进步,是很值得庆幸的事情。
笔者也不乏忧虑,这也许是杞人忧天。当众多的“述职”涌来时,其流于形式的可能性也便越来越大。因此,我们更要警惕的是避免向群众“述职”形式化的倾向,不要让它最终成为一场让群众伤心的秀。
忧虑之一,群众代表能否切实代表民意。述职大会不可能让所有的群众都去参加,那就对群众代表的选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群众代表能不能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行使权利,捍卫利益,是述职报告会成功与否的关键。由此,笔者联想到了今年北京召开的世遗涨价的听政会。现场很多群众代表赞同涨价的众口一词,与场外广大网民和群众的态度大相径庭,这就使听证会的效果大打折扣,令人质疑。述职会的群众代表选择,应该有更科学的程序规范。
忧虑之二,述职者的述职态度是否认真端正。述职者都是各个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长期的机关工作或多或少都养成了一些“机关病”。做报告做总结,在机关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习惯了做报告,自然也就不怕做报告,也有了应对听报告者质疑报告的对策。要把面向群众的述职报告能否做透,那就要看述职者的态度了,看他是否真把这报告当成事来做,而不是走走过场,糊弄糊弄。
忧虑之三,述职内容可否更直接更暴露。述职报告有没有价值关键要看内容如何,如果是单纯的工作计划、工作汇报、工作总结之类的,那几乎没多大必要。述职报告更要直接暴露一点,少讲表面多讲深层,少谈经验多谈教训,少提成果多提不足,这样的报告才有意义,才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便于接受群众监督,便于群众对工作的了解关注。
如果能够真正把向群众做述职报告的工作落到实处,将极大地改变公共部门的工作作风,改善政群关系,有利于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的大局需要。
但我们对此也不要盲目乐观,述职报告毕竟只是一种民主形式,而现实需要的更是实实在在的工作绩效。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不是一次述职报告所能决定的。除了述职报告外,建议述职者还是多主动地深入到广大群众中间去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日益增多的向群众“述职”,诚然还需要接受时间和现实的进一步考验。
(稿源:红网)
(作者:张玉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