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玩弄了足球资本:中国足球的赌场模式(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 18:21 《英才》 | |||||||||
而一条“国资委已将国有企业的足球产业列为不良资产欲进行剥离”的假新闻无意中给国有企业提了个醒,那些不计产出,只盲目投入的国有资本在投资俱乐部中亏了近十年的
接踵而来的“中超时代”,民营资本取代了大部分的足球俱乐部投资,原先的游戏规则开始广遭质疑。 资本天生就具有逐利性,当纯私人的资本投资足球之后,资本便开始对原先那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感到厌倦,而足球俱乐部的高投入、高风险、低收益,与足协的低投入、低风险、高收益就像是一对天敌,畸形的投资回报对比让资本伤透了心。 根据目前的足球俱乐部盈利模式来看,无非就是卖一个冠名权,广告招商及票房收入,有时虽然可以倒卖几个球员获利,但这对于今后的比赛来说却无异于自断一胳膊,而门票收入一般难以平衡比赛开支,最大的一块肥肉电视转播权却被足协把持。在中国足球俱乐部中,电视转播所带来的收入仅仅只占俱乐部总收入的1%。而国外的足球联赛转播却能够为俱乐部提供30%甚至40%以上的收入。 对于足球俱乐部与足协之间的这种利益分配方式,有专家称之为“赌场模式”,“足协是庄家和老板,俱乐部则是赌徒;足协坐地分钱,俱乐部输赢自担;足协定规则,俱乐部除了用脚投票别无选择”。 这样的环境显然不利于资本的生存,而要打破这样的宿命,市场代替行政也许才是惟一的救世主。 千万别低估资本的智商 足球产业就像是一座“资本围城”,十年来,有无数的投资者疲惫地退出,也有很多新的资本雄心勃勃地进来。资本的故事围绕着一个足球不断地演绎。 此起彼伏的资本轨迹用事实证明,资本从来就没有对足球灰心过,即使有时候看来,资本显得有些一相情愿。 11月11日,一份由官方所制定的“改革小组名单”,使“中超革命”一下子进入了低潮,因为在这份只有32个席位的名单里,革命派所占据的席位少得可怜。 尽管投资人此时仍抱有“不行告到中南海”的决心,但这份“别有用心”的名单让投资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失望,资本用热脸贴冷屁股的那份谄媚终于失去的耐心。 “不行就只有不玩了,我们只有这么一条路了。”在中国足球坛坚持了10多年的国安俱乐部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而在这样的革命低潮中,各足球俱乐部的转手游戏也随之开始了。当中动静最大的新闻跟上海的九城置业集团有关。 因为九城置业所要接手的正是名声显赫的深圳健力宝,一切已经进入了谈判阶段。而辽足俱乐部的总经理张曙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直言“从来没中断过与买家的联系”,与之相对应的传言则是沈阳华晨宝马欲接盘辽足俱乐部。 除此之外,中石油与中石化争夺国安的消息也不胫而走,而李宁有意接手健力宝的消息更暗示着一场与上海九城置业的争夺。 所有这些消息不知是预示着一场足球资本的大逃亡,还是意味着一场新资本对足球产业的悄然包抄?也许这只不过是一种趋势的两个方面而已。 事实上,心灰意冷的资本过去几年频繁地与足球举行过一场场的诀别仪式。 1998年,大连万达不满裁判毅然退出;2年后,寰岛对足球失去兴趣黯然退场;2001年,海狮作出了战略性撤退,同年,吉利集团在一场反对“黑哨”的风波中伤心地离去;2002年,四川全兴不堪重负撇下花了8年心血的足球,同年,深圳平安也随后隐退;2004年初,红塔集团把俱乐部卖给了重庆力帆,而力帆在接手红塔之后把“老力帆”远嫁到了湖南。 但不管怎样,各俱乐部依然活着,俱乐部只是在资本“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循环中变换着不同的名字,更替着新的主人。 千万不要低估了资本的智商,只是同样是面对足球,英雄所见不同而已。正在洽购健力宝俱乐部的上海九城置业集团董事长李壅就表示目前“熊市进入可以让我们节省大量成本”,认为“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