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仁不富 解析一些富豪为何不愿伸出慈善之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 19:24 新周刊 | |||||||||
徐天喜/文 据目前国内最大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他们所获捐赠的70%都来自国外和港台,国内富豪的捐赠仅占15%还不到。在今年上半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4年中国慈善榜”中,中国富豪们的捐赠不过其资产总额的百分之几,而去年《福布斯》评出的那100位中国富豪中,有七成干脆就没在“慈善榜”中出现。(11月6日人民网)
被世界公认的中国100家富豪,对国内慈善事业的捐赠仅为境外及国外捐赠总额的1/5,且有70%的中国富豪,堂皇地登上了“财产光荣榜”,却在“慈善榜”上无名。这样的比例反差,的确很是令人意外。当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富豪,因其事业起步较晚,因而也亟需再发展和再投资;同时,激烈而欠规范的竞争环境,也使富豪们的事业伴随着较大风险,则在慈善捐助上也不大可能像境外、国外富豪那样慷慨。然而,相对于亟需救助的贫病人口而言,中国富豪们就不仅应具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且其经济实力,也能足以向社会表达爱心。可是,尽管这些人腰包“鼓”得很高,却反倒缺乏了仁义之心。这种情形就叫做“为富不仁”。 对于一些“为富不仁”者,笔者以为,他们原本就是采取“不仁”手段而最终“为富”的。也就是说,他们财富中的相当部分,都是借助管理欠规范以钻营而“创造”出来的。于是,在金钱的使用上,往往就把着力点投放在“钱又生钱”等攻关部位,而不愿进行像慈善捐助这种“无效投资”。 同时,突然暴富的富人也同样尚未摆脱常人“财富属于自己”这个俗套,不懂得财富最终属于社会这个基本道理。还有,“愈有钱就愈吝啬”这个国民劣根性,至今在有钱人身上继续地存在。因而,如果对他们“事业”没有直接的好处,要想从其“九牛”之身扒下“一毛”,显然很难。更重要的是,在经济领域长期的“畸形竞争”中,某些有钱人的基本良知和慈善情怀,早已被荡涤无存;拥塞在他们心灵空间中的,不是勾心斗角,就是残酷无情。慈善、爱心,都被花花绿绿的钞票所代占。于是,花天酒地可乱撒钞票,无谓消费可一掷万金,就是不愿为慈善事业丢半个子儿。 仔细地想想,无论富豪们今天有多么丰饶的财富,其实都是众多普通人直接或间接地给奠定起来的。换句话说,是从普通民众身上集聚起来的。譬如你是商业巨贾,最终还是众多普通人对你的商品进行消费之后才创造出利润来的。并且在中国这个特殊体制的国度,无论先富起来还是后富起来的人,都是在充分享受政府的种种扶植、优待等惠利而走到今天的。那么,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些微回报,也应该不吝自己的爱心和道德责任。 也许,富豪们一次不经意的便餐之资,就是一个贫困家庭的终年生存之需;也许,富豪们一次简单的娱乐活动开销,就是一个贫困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全部学费;也许,克制一次花天酒地,就可能让处于生命绝境的病人起死回生……种种因素导致了人间的永远存在的贫富悬殊,导致了具有天堂与地狱之差的生存状态——那些至今在贫困、灾难、疾病中挣扎的人们,多么需要他人伸出援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