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媒体的人请别把自己特别当根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 16:15 北京青年报 | |||||||||
洪晃 我觉得做媒体的人如果是二类的,节目就是特类的也好不到哪儿去 最近和做电视的人接触比较多,学了不少东西,其中包括一些专业用语,比如一类节目和二类节目的区别。所谓一类节目就是内容要求比较高,不允许掺杂商家宣传的节目,
听上去好像挺有分寸的,挺能想着观众,不是一脚掉钱眼里面出不来,但是仔细琢磨就有点不对头,这好的消费信息不能这么玩。就比如你要报道一下北京最好的炸酱面小馆,走七八个地方,让个小主持人来回吃了十几碗面条,让观众看得直流口水,但是死不告诉你这些馆子在什么地方,他就不怕那爱吃面条的把电视机给摔窗户外面去? 同样的题材到了二类节目里就放开了说商家的好话,什么品位、时尚、特色、个性、豪华、高档次等字眼没完没了地来回用,当然少不了在荧屏下面跑一条联络方式,要我是商家非给吓死,从抽水马桶到高级餐厅,形容词都差不多。 其实所有媒体的编辑都有这毛病,没一个例外的,包括我们自己。一说要提供一点消费信息,编辑都咧嘴,好像有多少好的创作立刻就要被商业取缔了。最近法国的香奈儿品牌花了几千万美元,请尼可·基德曼和电影《红磨坊》的导演一起拍摄了一个广告片,有好多拍摄的片花提供给媒体。有个很牛的编辑说,除非基德曼亲自出马接受采访,一概不予报道,其原因是他们是做一类节目的,而这种东西属于二类。我看过这些片花,跟好莱坞大片一样讲究,和那种几万元人民币一集攒出来的时尚类节目的确不一样,我相信中国的观众如果看了还是会觉得挺养眼,挺好看的。 我想好的内容,特别是消费信息,在于其客观性,说实在的,只要收钱说好话的内容都是不客观的,而只要信息是实事求是,多点实用的内容也没有任何损伤。如果我们不是把自己特别当根葱,而是想想老百姓想看什么可能就没什么必要分什么一类、二类了,我觉得做媒体的人如果是二类的,节目就是特类的也好不到哪儿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