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国产片中的豆腐渣工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 10:12 中国新闻网 | |||||||||
作者:方正 当某些电影人与观众正在为“国产片票房收入超过进口片”的消息而振奋甚至沾沾自喜的时候,韩国导演金基德等人的一席“中国电影在搞‘豆腐渣工程’”的评语犹如当头一棒,让人们清醒了很多。
实际上,中国电影票房总量和市场份额的双上升有很多偶然因素,更有一些经不起推敲和“考验”的虚假成绩。如果把这样的“虚胖”误诊为“健康”,把“豆腐渣工程”树为榜样,必将贻害匪浅。 如果仅从数字上来看,全年国内影市票房收入预计达到15亿元,创近年来的新高,比上年增长了30%以上;而其中国产电影票房收入更超过进口大片,超出幅度也将比去年略大;两者都可谓成绩喜人。但稍作分析,便会发现问题。 首先是所称的国产片,包括内地生产的影片、进入内地市场的港产片以及各类合拍影片,总数远在200部以上,而全年的进口大片不到20部。在这样的票房比较中,国产电影既占有“主场”之利,又有“以十比一”绝对数量优势,还享有多种政策性保护。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就断言国产片已能与进口大片“平起平坐”甚至占了上风,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其次,国产影片中赚了钱或多少收回了一点成本的,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大投入、大制作影片,如《十面埋伏》等,一是小投入、小制作影片;而绝大部分影片入不敷出,甚至血本无归。这种“两头获利”的结构暗含着国产电影的巨大风险。 在全年7亿余元的国产片总票房中,《十面埋伏》一部影片的票房就达1.5亿元,占20%以上。但至今《十面埋伏》一类电影仍是国产片中的特例。它的辉煌靠的是“超现实”的巨额投资和张艺谋的声誉和影响力的“透支”,既不具有借鉴意义,也不具有“再生性”。因为没有几个中国导演能像张艺谋那样,筹来数以亿元计的拍摄资金;也没有多少观众愿意一而再、再而三花大价钱去看“超级电脑游戏”。 《十面埋伏》相较《英雄》,国内票房已缩水了1个亿,已经开始显示“再而衰,三而竭”的趋势。 再者,许多所谓赚了钱的小制作影片走的是另一条“不归路”。这些影片从创作开始就完全无视观众和市场,而是“眼睛朝上”,迎合形势、图解概念,然后依靠各级主管部门发文件、下通知,或靠走后门、跑关系组织观众、推销影片。 在影市上吃了“霸王餐”,往往还要以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自居,制造出国内影市上另一种“豆腐渣工程”。这样用不规范手段攫取的票房,不仅不能代表国产影片的真实竞争力,更是国产影片加快市场化进程、提升票房竞争力的障碍所在。 因此,我们在看到国产电影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要看清其辉煌背后的危机和隐忧。但愿韩国导演关于“豆腐渣工程”的评语,能起到醍醐灌顶的效用。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