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中国新时代》2004 > 正文
 

李东生的寓意:在中国崛起道路上赢得价值认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 11:34 中国新时代

  中国商人,必须在中国社会的转型中赢得更真实的价值认同,才有可能在所谓“中国崛起”的上升道路上,贡献主流价值

  文/本刊专栏作家 袁卫东

  如果说,有什么能够展示,一个中国本土企业在2004年遭遇的戏剧性转折,TCL集团董
事长李东生应当是最为合适的一个人物。

  一个层面是,在10月,当让·雅尔在紫禁城电子音乐会上,用生硬的中文说到“法国与中国心心相印”时,当法国总统希拉克,率领庞大的法国经贸团踏上中国之旅,在中法靠近的大国战略脉络中,李东生又一次“红”得耀眼。

  简洁地说,在中法战略靠近的大政经背景下,TCL跨国并购对象恰好是两个法国企业的事实,将李东生与TCL推上前台,成为中法交流中的“明星”。

  李东生不仅变身为“法国文化年”中国区荣誉委员会主席,而且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巴黎爱丽舍宫亲自授予其国家荣誉勋章,而在希拉克访华期间,李东生受邀不断出席重大的国事活动场合……这让李东生俨然已经超越一个商人的地位,在迅猛而来的中法交流的政经热潮中,赢得一份前所未有的尊荣。

  而这一切变身,皆来源于李东生2002年以来所选择的战略竞争:对内,改制突围国有体制;对外,以并购消费类电子的国际品牌作为中国本土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突围。李东生的选择,立即成为中国企业战略突围的一个新标志,影响了一大批中国大企业的选择,诸如,美的与东芝开利合资,康佳与日本某企业合资,甚至现在广泛流传的联想IBM的“PC合作”……当然,没有谁能在这样的变身中,获得李东生这么耀眼的瞩目。

  但人们不应失去的一份清醒是,一个本土企业家在大国战略中顺势出演的角色,既显示了其踏上大国战略靠近的幸运一面,同时也是洞察真实中国竞争力的切口。一方面中法战略靠近的大政经热潮,为TCL这样的中国企业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机会和氛围。另一方面,从TCL所谓国际化的跨国并购中,可以反推所谓中法战略靠近大脉络中,真实的中国企业和国家产业竞争力处境:中国企业所并购的是法国处于竞争力衰弱的部分,而在其强势的产业部分,中国只是一个大订单的买单者。

  而且,李东生也清醒的意识到,消费电子在全球范围半个世纪以来的残酷竞争,滚落到中国人手中的机会,还是我们的低成本竞争力使然,而背后是中国企业核心的科技和品牌创造力的缺乏。而这都是任何大国政治难以帮助的层面。

  另一个层面,是在此之前席卷整个大陆的“郎咸平事件”。在这场大争论中,TCL不仅被卷入郎咸平所指的“民企和国企联手盗窃国有资产”的漩涡,而且TCL改制也是郎指名道姓批判的大企业对象。

  在此之前,以堪称作为老道的政经平衡高明方法,成功改制TCL的李东生,被视为中国企业界最具象征性的人物。我曾以此评价李东生是在中国大政经变迁的波浪和陷阱中,深谙中国所谓渐进改革精髓的人物,将实际是革命的“民营化”转变为现实中可以操控的“赎买”。在李东生以阿波罗登月计划,奠定其改制TCL的大局时,当时的“十六大”,宣称“让一切财富充分涌流”,中国企业界曾为之欢腾。李东生为此曾自省说:企业家不要占据舞台的中心。但这份自省并不能阻止什么。剧烈的中国转型中,所蕴含的利益和价值的分裂,还是以一场贯通中国政界、学界、企业界和社会的大辩论,引爆了早已汹涌燃烧的愤怒地火。

  20年中国社会变迁的交锋之后,中国企业主流价值在这一年遭遇前所未有的公众怀疑,当年生机勃勃的创富运动,已然被指证为“强盗资本家”式的掠夺,财富英雄,已蒙上“窃国大盗”的阴影,这堪称是一场中国企业价值体系的塌陷。而对于这一场正在扩大的中国企业价值认同的危机,那些步英国人胡润后尘的富豪榜,即使披上社会责任也无济于事。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李东生国际化所面对的极度反差:在外,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的TCL国际收购,在国内,投资者却不断用脚投票,TCL集团的股价跌势不止;在外,法国总统希拉克以国家荣誉勋章,表彰其领导的TCL成为中国崛起的大企业,以及对中国的贡献;而在国内,李东生曾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企业价值危机漩涡。

  这显然已经事关20年的中国商业变迁之后,最为基本的命题,中国商人的角色到底何为?

  如果,对于大企业的领导者而言,他们既不是美国自由企业的超级CEO,也不是拯救法国国有控股公司的阿尔卡特的谢瑞克;那么,他们是谁呢?一直追寻中国企业家基因的吴晓波,在《被夸大的使命》中,面对20年来中国商界眼花缭乱的变身,最终断然宣布:“从来没有出现过儒商……我们错误地把一种不可能的社会责任赋予到了企业家身上……在所有的错误中,儒商是最美丽的‘幌’。”

  在全球竞争力的版图上,一度以美国商业英雄自比的中国企业家群体,一度以美国商业史为蓝本的中国商人,必须在中国社会的转型中赢得更真实的价值认同,才有可能在所谓“中国崛起”的上升道路上,贡献主流价值。

  而身负多重象征的李东生,必须在这一场前所未有的跨国并购中胜出。这应当是为数不多的能证明中国商人能够承担更大责任的机会。

  袁卫东,《南风窗》杂志主笔。对大政经背景下的中国商业史研究持有浓厚兴趣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TCL新闻 全部汤姆逊新闻 全部李东生新闻 全部法国文化年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