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价值》2004 > 正文
 

永不绝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 11:13 科学与财富之价值专刊

  □ 张志雄

  刚刚过去的雅典奥运会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男篮,他们被西班牙、意大利、阿根廷揍得稀里哗啦,却在小组赛的最后一场以67:66险胜塞黑队,进入八强。赛后,姚明说是美国教练哈里斯给中国男篮上了一堂人生课,那就是永不绝望,不轻言放弃。

  联想中国股市几个月来溃败不已,加之前几年大熊市的积累,市场确实绝望得可以,已有人调侃券商成了“高危”行业。其实,与股市相关的衍生产业日子都不好过,如财经媒体等中介。两周前,一位朋友转发了一个帖子,介绍的事情让人感慨,我们不妨来“来函照登”,希望同行以及本刊读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绝望,更不要放弃。

  一周多以前,在中信广场星巴克与一个朋友喝咖啡时,偶遇张信东,他笑笑告诉我,已经从《新财富》杂志辞职了。我虽然知道他早晚会辞职,但是猛一听说,还是觉得很遗憾。

  之后的上周六,我刚从北京回来,就参加了《证券时报.财经周刊》旧同仁的聚会,刚离职不久的证券时报社长兼总编辑武凤仪也到了场,游荡在北京的韩澄宇也赶回来了,这算是“财周”旧部四年来聚得最齐的一次。那晚我下了飞机赶到聚会场所时,张信东已经喝醉了,坐在沙发上“半睡半愣”。

  昨天中午跟他约了午餐,在梅林的“漓江又一轩”,他的夫人也在一起,但主要是我俩闲聊。

  一直认为,深圳的媒体行业整体在国内没什么声望,但是在财经媒体界,则不是这样子。从1995 年《投资导报.财源》,到1998年《证券时报.财经周刊》,可谓开了中国西式财经媒体之先河。在 2000年之前,无论是北方的《中国青年报.青年蓝讯》还是《中华工商时报》,甚至后来的《中国经营报》,虽为国内培养了不少优秀的财经记者,但其媒体本身来说,其采编理念仍是中国式的。可以说,在2000年之前,深圳的财经媒体是国内的探路者。

  但是之后就不行了,北京《财经》杂志起来了,接着,《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也起来了,然而深圳却没什么起色,只是一本《新财富》异军崛起,算是为深圳财经媒体挽回了一点面子。而《新财富》之所以在国内站得住脚,实际上仅赖张信东一人而已。

  信东自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初到深圳时供职于当时深圳两大企业内刊之一的《宝安风》杂志,后来到《投资导报.财源》做记者,1997年“财源”没落,他与韩澄宇纠集原“财源”的七八条枪,投奔证券时报办“财经周刊”,当时正是在张韩两人的同时邀请下,笔者脱离万科集团,入伙“财周”。

  2000年张信东刚去创办《新财富》时,可以说是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不知道这杂志该办成什么样子。最初的想法是结合深圳将要推出的“创业板”,办成一本创业杂志,但是与朗咸平的偶遇,让张信东改变了想法。

  我还记得,那是在2000年4月吧,大鹏证券在北京郊外一个度假村内搞一个关于创业板的研讨会,我刚到北京,也去参加了,当时信东也从深圳赶到北京来参加。那时,朗咸平刚刚踏入内地证券界的江湖,正与大鹏证券打得火热,自然是这个会上的热门人物,而张信东与朗咸平也一见如故,很快达成了深度合作的协议。

  之后的半年时间内,《新财富》与朗咸平齐飞,说不清是《新财富》捧红了朗咸平,还是朗咸平捧红了《新财富》,总之,朗监管之名在内地迅速赶上了另外两个香港人梁定邦和史美伦,而《新财富》也堪与《财经》齐名,其首倡的“研究型报道”(我更愿意称之为“财务分析评论”)也在国内风靡一时,国内其它财经媒体很快都跟着学会了到工商局查企业登记资料来寻找上市公司的蛛丝蚂迹。

  我一直知道,信东把《新财富》看作自己的儿子一样,而这本杂志也深深打上了信东个人的烙印。在国内财经媒体界,论及文风之扎实、沉稳而又雅致,无人可及张信东,而《新财富》同样体现了信东厚实、淳朴却不失锐气的一面。长篇的分析娓娓道来,丝丝入扣,逻辑严谨而观点鲜明。除了内容之外,信东在杂志的发行、经营等方面也屡有创新,比如他在国内较早认识到做财经杂志必须借助发布“排行榜”来提升杂志品牌,而且《新财富》在这方面也做得相当出色,先后推出了 “中国400富人榜”、“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排行榜、“最佳基金经理20强”排行等等,在国内屡屡产生了广泛影响,经常被引用;再比如,《新财富》尝试与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合作,由球会向会员赠阅杂志,是媒体定向营销的成功战例。《新财富》杂志发行量虽然一直都不算高,但是由于其定位精准,瞄准高端读者群,树立了中国最权威高端财经读物的形象。

  然而,《新财富》背后的投资方深圳市证券信息公司,却不能容忍一本杂志到了第三年、第四年还不能大幅盈利,信东坚持走高端路线不能让他们满意,这埋下了信乐离去的祸根。作为一个从业十多年的媒体人,我深知《新财富》坚持原来的方针走下去,再过几年必然会盈利,而且也会长盛不衰,然而急功近利却会毁掉它。可笑的是,投资方就是选择了这样做。一本高端的杂志,其广告在市场上动辄贱卖,《新财富》哪里还会有前途?

  去年底见到信东时,他已说自己现在没什么事做了,每天看看书。看来,那时他已基本上被架空了。到了今年6月份,从证券时报出去的一个人被传要去接管《新财富》,大家都知道,已到了信东辞职的时候了。

  其实,以信东之实力与才华,虽然他很依恋《新财富》,但在中国的财经媒体江湖不缺他一个位置,离与不离都无所谓。我伤感的则是,深圳财经媒体的最后一面旗帜终于也倒下了。急功近利的深圳,难道真的不适合媒体生存吗?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张信东新闻 全部新财富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