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5日10:50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7月15日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二季度GDP及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工业增加值、固定投资数据。对此,民生宏观朱振鑫、张德礼称,将政府加杠杆进行到底。

  事件:二季度GDP同比6.7%,与前值持平;环比增长1.8%,前值1.1%。

  ①二季度需求侧稳增长力度明显减弱,但GDP同比与前值持平,核心动力是前期资金和项目天量投放,基建投资王者归来、房地产投资继续惯性增长。三大产业增速3.1%,前值2.9%;第二产业6.1%,前值5.8%;第三产业7.5%,前值7.6%。第三产业增速放缓,与信贷回落和高基数带动金融业增速放缓有关。

  ②企业去杠杆,政府加杠杆,总投资增速稳中趋降。1-6月民间投资增速2.8%,前值3.9%;公共投资同比增长20.40%,前值20.37%,产能过剩、利润下滑、资金向公共部门聚集避险导致民间投资加速下滑。

  基建投资增速20.9%,前值20.0%。分项来看,水利管理业、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速提高,公共设施管理业和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速回落。下半年随着地产投资回落,基建稳增长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预计将有更多政策出台,包括PPP和专项建设债等。

  房地产投资增速6.1%,前值7.0%。销售面积增速从33.2%下降至27.9%,新开工增速从18.3%下降至14.9%,而土地购置面积同比跌幅收窄(-5.9%到-3.0%)。销售高增速带动待售面积小幅回落,降至7.13亿平方米,但随着销售增速的放缓,未来库存可能被动增加,维持地产投资继续下滑的判断。

  制造业投资增速3.3%,前值4.6%。3-5月PPI连续3个月环比正增长,制造业企业盈利边际改善,但并没有改变制造业投资持续下滑的趋势,主要因传统重化行业依然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1.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5.7%)下滑尤为明显。

  ③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2%,前值6.0%。前期基建和地产投资高增速,带动企业生产回升。采矿业增加值同比-2.4%,前值-2.3%;制造业同比7.2%,与前值持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4.0%,前值2.4%。分行业看,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④6月社消同比增长10.6%,前值10.0%。分项来看,通讯器材(14.9%)、中西药品(13.3%)增长较快,与房地产相关的建筑及装潢材料(15.6%)、家具(15.6%)也受益于前期地产销售回暖领涨各大类。金银价格回升,也带动金银珠宝类消费跌幅收窄(-1.5%,前值-2.0%)。

  ⑤经济L型需要政府加杠杆托底。5月以来集中打击“走老路”(比如32号文),对基建和加杠杆并不友好。随着下半年地产降温,居民加杠杆放缓,企业去产能加速,经济将更依赖基建和政府加杠杆。特别国债、政策性银行专项债、推广PPP等都是可能的政策选项。

责任编辑:李思阳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