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5日10:22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7月15日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二季度GDP及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工业增加值、固定投资数据。对此,盘古智库学术委员、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模型室主任张涛称,中国经济需要稳定,也要更淡定。

  他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保持稳定,GDP增长速度6.7%,高于全年预期目标阈值的底线。经济增长的亮点在产业层面表现为第三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在需求层面表现是消费平稳增长的同时,乡村消费增速仍略高于城镇;在微观层面表现是工业企业各月利润保持持续增长,扭转了2015年利润下降的局面。这些数据实际上也反映了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展。

  张涛称,数据背后也释放出经济增速面临下行压力的信号。从产业层面看,下行压力主要来自工业增长乏力,第二产业增加值指数已经跌至5.5%的历史新低,凸显工业发展面临的产能过剩、投资效率偏低、产品竞争力下降等问题。从需求层面看,固定资产投资保持10%的增速背后,民间投资增速严重下滑,从2015年10%左右的增长速度滑落至当前之有4%左右的水平。短期内我们可以依靠国有部门的投资(上半年达到20%以上的增速)对冲民间投资的下滑,但经济活力的释放还需要更积极的民间投资。就当下面临的外部环境而言,发达经济体弱于预期的经济表现、新兴国家增长的不稳定性,以及以脱欧事件为代表的政治风险都加大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目标,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还要扩大有效需求。

责任编辑:李思阳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