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燕生:减少贸易顺差会冲击国内产业和就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30日 09:12  财经网

  【《财经》综合报道】据《中国证券报》1月29日报道,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用扩大一般贸易的进口减少加工贸易顺差的做法不可取,同时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宜超过6%。

  张燕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已经令中国出口商吃不消,人民币再升值会进一步挤压其生存空间。他进一步指出,进口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需要引起重视。“供给作用的发挥和技术提升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进口。但如果进口仅仅是为了减少顺差,这种做法我不赞同。”

  张燕生说,去年我国的一般贸易逆差是472.5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3300亿美元。要减少顺差需要一般贸易进口过多,这对国内的产业和就业会形成冲击。我国加工贸易顺差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全球化的结果,用扩大一般贸易的进口减少加工贸易的顺差,从逻辑上缺乏合理性。

  张燕生同时表示,中国政府应控制人民币升值节奏,不要使人民币过快升值。

  “我认为人民币升值幅度最好不要超过6%,升值节奏应该控制,不要升得太快。”张燕生表示,这一观点基于几个背景:第一,输入型通胀很厉害,资源价格上升很快,成本驱动因素大大挤压了人民币升值的空间。粮价、油价和资源产品价格都很高,对国内产生了很强通胀预期效应,人民币再升值就是贵上加贵,企业成本压力很大。第二,国内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一直在上升,由于资源价格改革和价格调整,国内成本升得很快。

  张燕生认为,输入型通胀、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这三者之间形成叠加效应。如果价格上升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来化解压力;但如果成本上升较快,企业没有办法消化,那么对出口和经济都会产生压力。比如2007年三季度至2008年三季度,我国出口大幅下滑,反映出人民币升值过快、国内政策调整,以及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超出企业承受范围。目前情况跟那时差不多,因此汇率政策调整更需统筹兼顾,助经济实现软着陆。【作者:《财经》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刘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