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郑渝川:深圳保障房终审丑闻没完没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6日 06:56  东方早报[ 微博 ]

  深圳市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终审结果,选择在去年最后一天,悄悄挂上深圳市住建局网站。因该结果不包括终审合格者财产收入信息,引起社会强烈质疑。据深圳《晶报》报道,1月4日,主管部门修正了终审名单,列出了申请者家庭人均收入以及金融、房车等财产信息。

  名单显示,5239个申请户共拥有至少470辆车,甚至还有一户家庭拥有4辆车。此外,深圳某印刷企业老总同样通过终审。一年前他还是公司法人代表,却以1块钱转让了自己90万元的股权,有市民怀疑这是故意转移资产以骗取保障房。与前几日的“终审结果”相比,新版名单将对一些有车申请户的终审结论,改为了“待定”。

  顾名思义,“终审结果”就是审查程序结束后出台的正式结果,非经另行授权重启程序,不得轻易改动。但可笑的是,修正后的名单内容居然变成了可以再次变动的“待定”。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主管部门对审查结果担负全部责任,怎么能在程序和时间外,再给自己授权处理“待定”的问题呢?

  去年12月31日版本的名单引起争议后,主管部门(深圳市住建局、深圳市住宅售房管理服务中心)在数日内就发布了包括申请户财产收入信息的新名单,这反过来说明,对好些关键信息的披露,并非无法做到,而是之前刻意不为之。我们必须追问,之前的“屏蔽”令和之后的“解封”令,政策法律依据是什么,是由谁下的命令,这样的官员是否与保障房申请户存在利益关联?

  甚至也不妨怀疑,新版名单仍是在过滤掉更敏感要害的信息后所发布的“删节本”,目的就是掩盖不当利益关联。这样的怀疑并非多余。此前已分配入住的深圳保障房社区,停满大量豪车,穿插多起炒卖故事,再加上这批保障房初审、复审时曝出的“豪宅门”、“豪车门”、“零资产”、“公务员‘假冒’临时工”等一系列丑闻,有关部门早已不能自证清白,且从未提供机会让民众来验证他们的“清白”。

  笔者在数日前曾撰文,将深圳市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终审结果发布一事,称为深圳的“跨年丑闻”,按照有关部门的后续做法(勉强公布新版名单),可以说,这起丑闻在继续,还在不断消解和破坏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深圳人对城市的热爱、对政府的信任、对社会公平和自由竞争发展的信心。深圳市住建局之上的机关、领导们,难道就这样放任丑闻及其后果的继续吗?

  广东广州 郑渝川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