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中国货币政策或更加精细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30日 09:50  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12月30日电 (记者 李亚彪 姚玉洁 岳瑞芳)随着中国央行近日再次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中国货币政策的收紧操作似乎已经到来。

  一些经济界人士认为,面对“保增长”与“稳通胀”的“两难”选择,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有可能会越来越“精细化”,甚至不排除打“组合拳”。

  “明年一季度可能是政策调整与出台的密集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可能相继在明年初调整。除这些调控手段外,当局还可能辅之以对部分投机性较强产品物价的行政管制、适度的资本管制等。

  这些“精细化”的调控手段背后,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两难”选择——保持较高经济增速,那么资源环境、劳动力等成本就将上涨,通胀压力加大;选择通货稳定,就需要牺牲一些经济增速。

  研究人员认为,货币政策从紧尽管是应对通胀压力必不可少的办法。“但只有货币‘一紧了之’是不够的。”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室主任张岸元说,“货币政策需要财政等相关政策的有效辅助。”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授应宜逊对本次加息表示十分赞同。他认为,货币政策的“精细化”操作,还应该体现在其自身,即在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的使用上要有技巧。“为防止对市场尤其是企业信心冲击过大,可以在终结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多考虑在价格型工具即利率上调整。”应宜逊说。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运行对利率的敏感度低,而对代表数量型工具的存款准备金率则较为在意。在防通胀的同时还要保增长,就必须保持信贷规模的适度增长,这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都有所要求。

  “精细化”的货币政策操作,离不开整体政策的基调。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货币政策虽然总方向趋紧,但在基调上采用了更为适宜的中性稳健,实际操作上只要将稳健的基调把握好,可以随着形势变化而调整,扩大操作空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