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分析来年物价趋势与货币政策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3日 14:20  中国企业新闻网

  物价趋势与货币政策选择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结构转型将制约着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也制约着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每次大危机都是原有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大变革,美国和西方可能转型提高实体经济和出口经济,未来的实体经济,将以环保、低碳、生物、健康产品和技术等为主导,并可能实施新的市场规则(如碳税等),这些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对目前的能源、资源需求结构、价格上涨也会产生很大制约作用。

  □陈炳才/文

  影响明年物价上涨主要因素

  从要素来看,影响明年我国消费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宽松货币、信贷政策,市场需求与供给,国内货币信贷扩张,外汇储备增加导致的流动性增加,国内投机和垄断力量因素的作用,特殊因素的作用等7个方面。具体来看: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影响不大。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的是金融资产,不会导致汇率严重贬值和物价大幅度上涨。购买金融资产,不构成对资源的直接需求,故不直接影响购买力和价格,只影响预期。基础货币的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和汇率贬值,适用实体经济而非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产生以后,货币扩张可以不表现为物价上涨,不表现为产品成本提高和出口利润下降,故也不反映为汇率贬值,而是表现为资产价格上涨(如不动产、股票和各种衍生金融产品价格),吸引资金进入,反而导致货币升值或稳定。

  其次,美国金融危机深重,流动性已经退出定量宽松,但金融资产的购买没有退出,还在加大定量规模。MBS(编者注:抵押支持债券或者抵押贷款证券化)其价值损失比目前已经购买的金额还要巨大,估计在3万多亿美元,目前只购买了1/3不到,联邦政府赤字还在增加,而政府发债更需要联邦储备银行支持。因此,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还将持续至少1年。

  美国量化宽松在美国境内都没有通货膨胀压力,何以对外界产生压力?量化宽松政策购买的是国内金融资产,又怎么会向全球输出流动性呢?

  (二)全球宽松货币、信贷政策。

  全球经济进入正常增长阶段,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因实体经济为主,救助危机的宽松信贷和财政刺激政策将在明年继续影响物价水平,存在高通货膨胀趋势,并因此带动全球进口品物价的上涨,这在2010年已经比较明显。

  2010年以来,全球物价和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以俄罗斯、加纳为代表,判断物价下跌,降低利率;而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挪威、新西兰、加拿大等提高利率,中国和亚洲国家也逐步加入。欧、美、日因为物价水平低,没有通货膨胀压力,货币政策按兵不动。

  因此,全球通货膨胀风险主要在欧、美、日之外,在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和刺激性财政政策的实体经济国家。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长期以来物价稳定,不存在通货膨胀。

  (三)需求与供给因素的影响。

  2010年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大量进口,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在价格垄断和市场投机因素下,2011年我国高增长导致的进口将进一步推高价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再创历史新高,并带动国内通货膨胀。而美国出于战略调整的需要,美元等可能处于低位动荡性贬值和波动,也将刺激全球物价波动性走高。

  但由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实行低碳经济,因此,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能源价格上涨空间也有限,不会持续长久。

  (四)货币信贷扩张与物价上涨关系。

  2009年我国新增加9.6万亿元的信贷投放,2010年计划18.75%的信贷增长,在后续的时间内对消费物价和工业品价格必须产生推动作用。

  (五)外汇储备增加导致的流动性增加。

  最近2个月内,中国人民银行连续3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5%,可见外汇净流入增加很快,流动性扩张对通货膨胀有巨大的威胁。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全球资本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在中国投资有很高的利润回报。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香港人民币与港币实行了自由兑换,大量对冲基金屯兵香港,意图谋取人民币汇率升值和各种投资投机的利益。因此,净外汇流入快速增加。

  (六)投机和垄断力量因素的作用。

  目前,民间资本力量强大,一些个人和企业的现金流量就达到百亿元以上,投机力量持续推高一些农产品和中药材物价上涨,明年依然会存在,甚至更突出。资本谋取利益的本性,在资金实力得到增强以后,会不择手段去抬高物价,通过某些物价的上涨,来推动其他物价的上涨以谋取利益。

  (七)特殊因素的作用。

  这包括区域和整体的公共产品价格提高,如水、电、燃气、物业费等的提高,这会带动整个物价上涨。另外,资源税开征和污染处理费用提高等也将影响物价,而天气和自然灾害也会影响某些物价。

  制约明年物价上涨因素

  在看到推动物价上涨的力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首先是人民币升值预期 4%—5%,连同2010年的人民币汇率升值3%,可以大大降低输入型通胀的影响。

  其次是新兴经济体的利率提高抑制部分信贷投资需求,有利于抑制物价上涨。

  再次,从近10年经验来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或信贷高增长,并未导致严重的消费物价上涨。关键在于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虚拟经济发展迅速,股票、债券市场的发展,股权投资和土地、不动产、古玩、字画、玉石等投资和汽车消费、住房消费大大抵消了流动性过剩的冲击,在消费品市场充分竞争的因素下,一般消费物价不会出现大幅度上涨。因此,货币供应量增加不表现为消费物价上升,而更多表现为其他物价上涨。货币因素对消费物价的作用就不会明显,消费物价可能低于5%,甚至更低。

  再其次,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推动消费物价上涨的动力有限。这是因为产能依然相对过剩,工业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可能性不大。

  此外,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结构转型将制约着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也制约着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每次大危机都是原有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大变革,美国和西方可能转型提高实体经济和出口经济,未来的实体经济,将以环保、低碳、生物、健康产品和技术等为主导,并可能实施新的市场规则(如碳税等),这些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对目前的能源、资源需求结构、价格上涨也会产生很大制约作用。

  最后,外汇储备生成的流动性,发展生成的流动性,其吸收方法为:对冲(中央银行发行商业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增加投资(包括海外),土地出售、住房出售、汽车购买、债券和上市、股权、基金等,字画、古玩、玉石等也会吸收大量流动性,而且吸收的时期相对长,可以把担忧转化为利益。

  而流动性的最大吸收池是投资和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依然很高,抓项目抓投资,是地方政府和党委的重要工作内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北方省份,都制定了宏伟的5年规划,不少地方和地区的计划经济增长5—7年翻一番,投资的速度更快,因此,不会产生流动性冲击。而社会保障的发展,也会吸收大量流动性。

   货币政策选择

  (一)以稳健货币政策替代过度宽松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控制在15%左右乃至以下。

  (二)调整汇率机制与水平。

  汇率上下波动3%属于正常波动,3%—5%是可接受波动,5%—7%是可承受波动,企业可以承受原材料50%—100%剧烈波动,何以不能承受3—5%!连正常的汇率波动都不能适应,意味着不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其实,汇率作为价格因素不动,其他因素必然动,这里有内在的关联,汇率稳定,大宗价格、工资等必然上涨。况且,汇率已经升值23%,并不都是国内企业承担的。

  (三)稳定利率水平。

  利率高和提高利率,进入中国的资本有三重利益:人民币汇率升值、利率成本低,投资收益等。因此而导致外汇大量流入,导致外汇储备过度增加。结果,货币政策尤其是存款准备金成为是中央银行自身的游戏,目前的态势与2002年以来几乎完全一样,如此下去,2011年外汇储备将以6000亿美元的规模增加。我们不能再继续这样的政策了。

  应该稳定利率,缩小利率差距,让银行信贷的利率差距缩小到1.5%—1.8%,这可以抑制银行信贷冲动和个人利益冲动。

  (四)预防和打击投机性物价上涨,实行有差别的政策性物价调整。

  适当许可粮食和农产品价格上涨,提高农民收入和购买能力。对于水、电、燃气价格,可以制定基本使用标准,超标准加价,既鼓励节约,又保障居民生活,也体现公平。

  (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各种社会保障,这样,可以吸收流动性,又可以扩大内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