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东海:公开采样过程未能尽释CPI之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 11:29  新京报

  在2010年,中国的商品物价终于出现了大范围和大幅度的上涨。年初开始,一些小品种的农产品价格发生飙涨,并且后来发生轮涨现象。而在3月与4月之间、8月到9月之间,房屋价格也发生了高位上冲的现象。同时,从年初至今,人们的许多生活用品价格发生了大幅度上涨。除此之外,电力等基础产品的价格上涨似乎也在整装待发。

  但是,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虽然逐月上涨,并且依次突破了3%和4%的界限,但是老百姓对这些数据普遍表示质疑,认为这些数据没有反映真实的物价上涨的情况。近日,统计局网站上公布了中国CPI的数据依据以及采样概况,试图解释这一问题。但是,由于文章并未直接涉及一些关键问题,所以该文并不能解除对于CPI数据的所有质疑。

  首先来说,统计局未能对于CPI权重的有效性解释清楚。我们知道,CPI里面包含有各类商品,所以商品的代表性就非常重要。虽然统计局称中国CPI分成八大类和262个基本分类,而且根据资料显示,中国的CPI中,食品占了34%、娱乐教育文化等占了14%、居住占了13%,其他如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等各占10%等等,但是没有翔实地介绍为什么中国的CPI应该是这种权重结构。根据对比发现,中国的CPI构成与美国等国家差异很大。即使是原始数据真实、一致,不同的权重,都会导致CPI的最终数据出现很大的差异。显然,统计局释疑,第一步需要做的是公开详细的中国CPI权重分配的计算过程与理由。

  在采样上,也有有效性的问题。媒体报道:“500个调查市县中,大中城市调查点要明显多一些,而小城市和县就相对要少一些”;“北京有1454个价格抽样调查点,贵阳则只有136个”。这种偏重城市的调查结构,并不能真实符合中国的人口分布,因此有效性要打折扣。根据一些报道,8月的辽宁,9月的河北、陕西,10月江苏等,CPI涨幅农村超过城市。由于中国大多数人口是在农村和中小城市,因此目前的采样结构计算出来的CPI数据有可能偏离了真实的CPI。

  其次,在通过收入和支出法来计算的CPI数据上也难以释疑。统计部门表示:“选出来的全国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采取记流水账的方式,日复一日一笔一笔记录他们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数据,调查员每月上门核实、收集账本,然后进行整理、编码、录入、审核、上报”。但是统计局没有说明这12万户居民的收入层级的构成比例,也没有相应公布中国各人群收入的阶层比例。我们知道,不同收入的人,在支出上是差异较大的。如果选择的样本不能准确反映中国人口的收入的真实构成比例,那么由这些样本计算出来的数据,也不一定符合完整真实的情况。

  同样,统计局的文章也难以看出未来CPI权重改革的理由所在。由于过去的CPI不能反映资产泡沫,所以不少经济体的统计部门逐渐改革CPI的构成,以反映资产价格的变化。在中国,资产主要体现在房产上,而4月份统计局也曾表示“明年的CPI编制将启动新的权重方案,其中居住类、医疗保健类、娱乐教育文化类价格权重将上升,食品类权重将下降”,但是这种权重的改变及其构成比例,依然没有对社会公布和具体讨论,难免有闭门造车的嫌疑。

  所以,能够公开数据生成和采样过程是好事,但是对于更关键的因素诸如CPI构成成分的计算来源、样本采集的具体分布等信息,更值得向社会公开和征询社会的意见。

  □陈东海(上海 学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