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迅雷:明年M2增速调至15%是适中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 01:55  第一财经日报

  王琼

  昨日,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长信基金2011年宏观经济及投资策略高端论坛上指出:中国经济要想可持续增长,过去十年M2如此高的增速是无法持续的,今后十年M2的增速应该降下来,大约保持在10%~12%的水平,通胀率则维持在3%~4%的水平,这将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对于明年M2增速目标,李迅雷预测可能会是15%。

  李迅雷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M2增速的回调并不会对流动性产生显著影响。同样对于股市的影响也应该是中性的。“毕竟目前的资金总量有70万亿元,非常庞大;M2增速的调整只能改变增量。流动性还将维持充裕。我认为明年M2增速调整到15%,这个程度是适中的。”

  未来M2规模控制将成难题

  李迅雷表示,在今后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中,M2的规模控制将是个难题。

  “如果说中国过去30年的GDP高速增长堪称经济奇迹,那么M2的增速远远大于GDP却又保持低通胀,则更是奇迹了。相比日本、韩国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M2的增速。两国M2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0%(1967~1973年)和34%(1966~1988年),明显高于中国目前的水平,但其同期的CPI涨幅却很高,如日本上世纪70年代的CPI年均达到9%。

  我国目前的M2总量达到70万亿元,而美国的M2为8.6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只有58万亿元,但中国的GDP规模只有美国的1/3。

  如果比较一下中美之间M2占GDP的比重,会发现在过去20多年中,中国的数据大幅度攀升,从1986年的65%上升到2010年的接近 200%,但美国则变化不大,大致保持在60%的水平。

  而韩国2009年M2占GDP的比重为147%,日本为159%,而且在日韩经济高增长期间,其M2/GDP的比例也只有100%左右。这就意味着,在今后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中,M2的规模将难以控制。

  李迅雷表示,中国的M2增长率大大超过GDP的增长率,过去十年中平均增长率超过了18%,而过去十年的平均CPI水平大约只有1.8%,这与货币理论中“M2增长率=GDP增长率+CPI”发生了严重背离。

  过去十年M2为何超增长

  “M2的超常增长有诸多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央行。”李迅雷在论坛上指出,中国M2超常增长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外汇占款不断增加,二是信贷规模增加较快,三是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四是金融杠杆较低。

  李迅雷曾在其近期的报告中详述了上面四点原因。分别是:第一,外汇占款巨大是众所周知的导致M2不断攀升的原因,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4万亿美元,约占M2的27%,而从年度新增的角度看,外汇占款的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2004至2008年,其间其占新增M2的比重约50%,贸易余额不断扩大和热钱流入是主要原因。

  第二,中国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投资拉动型特征,信贷规模的增长较快,过去十年年均增长15.6%,信贷派生出存款、企业盈利大幅上升所新增的存款、政府财政收入和土地拍卖收入等,也导致政府新增存款的上升,随着内需替代外需成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信贷也将成为流动性创造的主要源泉。

  第三,以房地产为主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据称目前国内城乡居民住宅的总市值已经达到90万亿元,比十年前上涨了5倍,而且,大部分房地产的交易都没有通过银行按揭贷款进行,因此,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对M2规模的膨胀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四,从金融杠杆化的角度看,中国的贷存比要比韩国和日本都低,在66%左右,而韩国要超过100%;美国投资银行的杠杆率更高,次贷危机前都达到20倍以上,对应中国的券商只有1.5倍。

  未来十年M2高增长不可持续

  “虽然中国的M2规模目前已经足够大了,但从其增长率看,仍然对M2未来的继续膨胀具有很强的推动力。”

  据李迅雷测算,“假如按监管层一贯目标即17%的增长率测算,则未来十年中国的M2总规模将达到340万亿元;若为15%,也将达到282万亿元。

  这意味着货币规模与GDP之比可能达到3倍以上。这种情况将带来一系列风险隐忧,如恶性通胀风险,资产泡沫破灭风险,或在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背景下的贬值压力。

  韩国在1966~1988年的22年中,M2年均增速竟高达34%,即便是亚洲金融危机前5年,仍然高达19%,其结果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这两大危机之后,均出现了韩元的大幅度贬值现象,虽然至今韩国的M2/GDP要远低于中国。

  未来中国经济将会怎样,很难回答,但要让经济可持续增长,过去十年M2如此高的增速是无法持续的。日本和韩国的M2增速在经历了高速增长之后,也出现了下降,日本1980年~1990年的M2平均增速为9.3%;韩国1992年~1997年平均为19.6%,1997年~2002年平均为11%。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