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光远:别让GDP翻番图腾毁了十二五大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7日 14:55  新京报

  “十二五”绝非重复以前的主要以经济增长作为衡量指标的发展路径。

  岁末年尾,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要为“四万亿”之后的中国经济走向把脉,更要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的宏观政策定调。

  在中央的经济指标尚未出炉之前,不少地方省份已经迫不及待地吹响了“十二五”经济冲锋的号角。根据各地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目前已有重庆、黑龙江、广西、贵州等省份提出了GDP总量甚至人均GDP五年翻番的目标。一些即使没有明确提“翻番”的省份,也已制定了较高的经济指标增幅。

  部分省份提出“十二五”期间人均GDP翻番的目标,意味着其年均实际增速必须达到15%,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让经济增速尽可能的快一点,蛋糕做的大一点,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十二五”作为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承先启后的五年,其历史使命极为重要,绝非重复以前的主要以经济增长作为衡量指标的发展路径,而是要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华丽转身,中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刻意和以前追求GDP增长为主线的模式告别,这直接决定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版图中的真正地位,可谓生死攸关。但是,如果各地对于“十二五”的理解依旧停留在GDP增速翻番的层面,只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不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上下工夫,不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上有实质的举措,不在改变收入分配的严峻失衡上迈出实质的步伐,不在关键领域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型上有所交代,就会如温总理所言的,之前经济改革的成果也会毁于一旦。

  因此,“十二五”首先要做的恐怕是在观念上破除在政绩考核和评价标准上以GDP增长作为主要指标的思想,中国经济目前的困局,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自身深层的结构性矛盾的必然结果———经济上对外贸和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分配上的严重失衡,泛市场化导致的民生和社保的欠缺,乃至过度追求GDP增长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压力。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增长应该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真正需要经受考验的,是政府能不能告别“经济增长的急躁症”,静下心来,下决心解决中国经济和社会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而不是单纯追求数据的漂亮。然而,从各地的规划看,来自GDP翻番的诱惑并不那么容易抵挡,不去搞点好看的数据,五年过去,以何体现自己的政绩,成为很多官员的困惑。

  “十二五”作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五年,其使命在于对过去过于追求GDP增长的模式进行纠偏,使政府告别“GDP崇拜”,真正回归科学发展,重视民生,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共处,建立一个真正的科学发展的社会,关键领域的改革能否实质性的推动,产业升级能否有实质性的举措,收入分配继续恶化的态势能否真正遏制,发展模式的转型能否正式启动,等等,远比GDP翻番恐怕更有意义。

  □马光远(学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