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企超国民待遇的终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4日 14:58  国际在线

  李志起

  在过去,为了吸引外商来华投资,我们国家一直采取了非常“友善”的措施,也就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超国民待遇”。而这样的时代即将画上句号。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从下月起,在华外企将被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不再享受超国民待遇。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中国境内所有内外资企业统一了全部税制,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时代正式终结,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将让内外资企业在同一平台上展开公平竞争。

  结束了近30年“用市场换技术”而给予外企超国民待遇的时代的2010年,也被公众一致称为境外企业在华投资经营的新元年。作为中国企业发展的观察者,我似乎看到了一种很明朗的新气候,超国民待遇的终结,虽然可能还没有完全意味着内资和外资企业终于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至少在某种意义上说,公平竞争已经有了一定的前提基础。

  我们知道,当面临外汇和技术双缺口的时候,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比较青睐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当时,超国民待遇的政策保障,的确也让底气不足的中国找到了对话的基础。

  然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制度在完善。当我们再回头来看的时候,当初所谓的“用市场换技术”的做法成效甚微。大家看看我们的汽车产业就知道了,君不见满街跑的都是日本车德国车美国车韩国车……而我们学会技术了没有?没有!当我们国内的李书福们起步的时候,依然靠的是自己摸爬滚打,而这个时候,大家却发现市场就要完完全全地失去了!

  更令人担忧的还在后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暴露无遗。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当前,中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让我们再来看一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将近一半的贸易是加工贸易,2010年前3季度中国一般贸易逆差364.1亿美元,加工贸易则出现顺差2256.6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由包括欧美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获得。在整个产业链条中,中国加工企业只获得了少数加工费,同时,我们还得到了“顺差在中国、污染在中国、利润在欧美”这样的一种痛楚。

  敢问,我们凭什么还要给外企超国民待遇?!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