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抗通胀手段引争议 行政双刃剑当慎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2日 12:23  中国企业家网

  面对这轮汹涌如潮的通胀,决策层高度重视。中央连续祭出“组合拳”,稳定消费价格,力度空前,为各方关注。

  【中国企业家网】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措施共16项,包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化肥生产供应、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央行也再次动用金融工具,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九天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表示,此举是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政策的指向无疑对准了过快上涨的物价。

  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七个部委公开消息提出要遏制物价,国家发改委:派出督查组分赴价格涨幅较大地区,进行检查督导,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财政部:会同民政部指导各地采取适当调整城乡低保标准或补助水平、发放临时生活补助、一次性补贴等措施;铁道部:承诺克服运力紧张等困难,全力保障煤炭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农业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抓好冬季蔬菜生产,增加越冬蔬菜供应;商务部:制定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方案,对蔬菜价格实行每日监测、并及时进行储备投放;工商总局:严厉打击农产品市场中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国家粮食局:派工作检查组分赴秋粮主产区指导,加大政策性粮食市场投放力度。

  上述种种措施,得到百姓盛赞,但亦有专家表示,行政手段的介入会带来负面影响。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福州在全国率先打响“蔬菜保卫战”,实施“限价令”,据悉,福州六家主要超市的80家门店全部将菜价调至政府指导价之下。

  相较于货币政策,行政手段对物价的稳定将更为立竿见影,但对此种手段长期依赖,似为不妥。2008年,中国曾实施物价管制,大型生产企业若要涨价,需要获得逐项的许可,但是,数月之后,食品价格却加剧了上涨。尽管国务院表示,此轮调控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但行政手段这柄“双刃剑”还是引起业内人士的担忧。更有专家直言,行政手段干预治标不治本,政策一旦停用,物价将会暴涨。

  招商银行宏观与策略分析师徐彪分析,“政府出手行政干预,短期会让价格涨势稍缓,但随后涨价还会卷土重来,政府会更加被动。”

  高盛近期发布报告认为,直接的价格控制,如限价或要求公司进行提价备案等,很可能效果不佳,甚至可能有相反的作用。

  “在名义价格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供给方往往可以改变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而政府很难有效的控制这些行为。在供给方不能通过这些方式加价,而又得不到政府适当补偿的情况下还很容易引发供应短缺。”高盛宏观经济学家乔虹表示。

  糟糕的情况,行政手段将会使得市场定价机制扭曲,甚至不利于经济发展。全面行政价格管制将导致国内关键产品短缺,造成甚于通胀的结果。

  如何拿捏好政策运用的“度”,对政府的执政水平来说,是一大考验。据《投资者报》报道,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认为,对农产品价格的行政干预,政府的态度是谨慎的,“因为如果从农村的角度来看,农产品涨价也正是农民脱贫的好机会,而对城市人来说,只要对最低收入者给予补贴,也不会有问题。”

  财经评论员叶檀则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是物流、市场体制性弊端的终极爆发,抑制农产品价格当然不是在展示行政威力,而应是行政改革诚意的展示。

  11月18日,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上海表示,“我个人不相信现在还能用那种行政手段来控制物价了,事实上这已经做不到了,政府要从宏观上、总量上进行调整,进一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对最低收入阶层进行适当的保障等等,把通货膨胀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全国人大常委辜胜阻称,对于这次通胀,要防硬着陆,“用政策的组合和采取渐进式的方法,也就是中医的疗法,绝对不能用西医疗法,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压下来,另外要防恐慌,引导好通胀预期,还要防失衡,双管齐下和内外并举,用财政政策做好。”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