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企领导职务消费能否公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8日 15:51  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近日,国资委纪委书记、党委委员贾福兴代表国资委党委对2008年以来国资委新提任的150位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进行集体谈话时说:这几年,发生在中央企业的违纪违法案件不少,中央企业的领导人员一定要慎用手中的权力,必须学习掌握廉洁从业各项规定和要求。不得违规职务消费,要严格执行职务消费制度,按照预算标准消费,职务消费的情况要向职工公开,透明运行。(11月17日《人民日报》)

  去年年底,中组部和国资委党委联合下文规定,按照依法合规、从严从俭和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健全央企领导人员职务消费制度。并规定,央企领导的职务消费接受职工民主监督。如今,国资委纪委书记贾福兴重申,“央企领导的职务消费的情况要向职工公开,透明运行”。很显然,这条一脉相传的清晰路径,释放的信号很丰富,就是还原央企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以期遏制央企领导的职务消费进一步异化。

  其实,职务消费是一个长兴不衰的现实命题。早在2006年,国资委就下发《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的指导意见》,严格控制央企领导用车、出国考察、业务招待等职务消费,还要求提高央企领导的职务消费透明度。此后数年,这一命题年年成为舆论热点,遗憾的是,尽管舆论年年关注并且炮轰,但央企领导的职务消费仍然如谜一般神秘而诡异。如今,让央企职工监督央企领导的职务消费,是促使职务消费透明的有力一步。

  但是,很简单的道理是,内部监督是靠不住的,何况下级监督上级?且不说央企领导的职务消费是否真正向职工公开,即便公开了又能如何,下级敢监督上级吗?

  基于此,笔者更感兴趣的是,央企领导的职务消费情况,能不能向公众公开?公之于众,名正言顺,因为央企本质上是“全民所有、全民共享”,既然全体国民都是其出资者,身为央企的领导就不能厚此薄彼,只向央企职工公开职务消费,而把全民抛在一边。

  客观说,职务消费并没有原罪,按照坊间的说法,职务消费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时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比如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因此,有些职务消费是必需的。但是现如今,职务消费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异化,成为了变相的高福利,甚至是腐败的诱因。比如,有时,职务消费成了深不见底的筐,住房、汽车、宴请、疗养、旅游,连送请、贿金都被纳入这个“大箩筐”。

  “前门一定要开,后门一定要关,旁门一定要清。”李荣融时任国资委主任时,在规范中央企业领导人年薪收入的同时,逐步规范像职务消费和兼职收入这样的“旁门”。怎么清旁门?方式多种多样,业内人士建议,变“职务消费”为“公务消费”,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消费”,变“柔性预算”为“刚性预算”,稳步推进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这些制度性建设不是没有价值,但显然都不够有力度。说一千道一万,只要向公众公开,一切便足矣!

  王石川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