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伦敦政经学院院长:控制汇率需要付出大价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0日 17:10  新浪财经[ 微博 ]
图为:伦敦政经学院院长霍华德-戴维斯图为:伦敦政经学院院长霍华德-戴维斯

  新浪财经讯 伦敦时间11月10日消息,二十国集团(G20)于11月11-12日召开首尔峰会,这也是年内最后一次减少各方分歧的商讨舞台。期间协调汇率争议成为热议话题。

  对此,前英国央行副行长,伦敦政经学院院长霍华德-戴维斯(Howard Davies)对新浪财经表示,“虽然此前放手汇率浮动在西方国家中已经达成共识,可现在西方央行的共识已经渐渐无以为继。只是现在的问题是,没人说得清到底政府控制汇率到底可以达到怎样的成效,这可能在G20之后依然没有答案”。

  西方汇率共识被打破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要保持国内物价平稳,就要放开让汇率自由浮动。戴维斯认为这是一个经济常识。而现实的情况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在欧洲范围内已经达成共识。不仅如此,欧洲内部各国还找到了各自的‘位置’,让彼此的汇率可以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上下浮动。而另一个共识是:如果一个国家控制汇率的自由浮动,结果往往是国内疯狂的通货膨胀。”

  这一共识事实上也得到了应证。在过去10年,甚至更久的一段时间里,亚洲的大部分国家都是以固定汇率为主。为了维持汇率,这些国家政府需要控制资本流量,并大幅增加外汇储备。结果就是,这些国家根本无法控制国内通货膨胀。

  “当西方央行的共识逐渐被打破,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讨论,认为央行或许不必讳言货币汇率干预。因为当美元和欧元这些主要货币汇率频繁波动时,实际上给欧洲经济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而现在很明显,包括法国总统萨科奇在内的一些欧洲领导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戴维斯说。

  现实的情况是,从去年3月开始,瑞士国家银行开始影响瑞士克朗的汇率走向,尤其是要确保其不会相对欧元升值。

  “现在,没人可以定论干预策略到底有多奏效,相反,因为政府为此所付出的高昂成本,反倒让一些怀疑论者更加怀疑政府的控制能力了。这其中的问题是,大家都不满意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的多变和难以预测。”戴维斯表示。

  所以,总体来说,大多数人持质疑态度,而赞成者则认为,若是一些相应的条件可以满足,其实政府的干预也可以很有效。例如,一个国家若是计划开始干预汇率,前提是他起码要保证自己有充足的外汇储备,而且要做好准备用这些外汇储备。此外,强硬的政治干预,以及对国内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做好积极的应对措施。

  “假设以上都是必要条件,那么显而易见,无论美国还是英国都不是什么合格的玩家。”戴维斯说。

  “泛政治化”无异解决汇率之争

  “英国和欧洲非常希望汇率问题,应该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美国国内经济问题的角度去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将问题政治化。” 戴维斯说。

  在戴维斯看来,美国可以做的,是继续向国内经济输入资金,生产通货膨胀以抵消通货紧缩的影响。而这种做法只能继续带来美元贬值。当然,目前看来美元不会在汇率上低于人民币,可毫无疑问,这也给人民币升值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中美双方手中都有可供调动的武器。从英国和欧洲的角度来观察,戴维斯非常希望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各自国内的政策和经济发展,而不是相互挑衅地纠结于汇率问题,因为后者将导致中美保护主义政策的抬头而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发展。”戴维斯说。

  “汇率问题在美国被政治化了。我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的失业率很高,美国想找一个‘替罪羊’,他们于是选择怪罪中国。我在此有一个‘中庸’观点,美国将自己的国内事务看成是中国的问题所致是完全错误的,中美之间的合作非常困难”。戴维斯说。

  “假设美中都可以换一个角度想问题,花更多的时间互相了解,他们就可以更多认识到彼此间的共同利益。而从英国的角度来说,像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对全球经济影响深远的国家来说,他们应该合作,以极力避免两个结果:一是全球经济重新陷入衰退;而是陷入保护主义。所以,希望两国在二十国峰会上可以求同存异。” 戴维斯说。(郝倩 发自英国伦敦)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