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持:王凡 徐文燕
●今日嘉宾:李晓亮(成都 评论员) 李记(河南 职员)
魏文彪(江西 媒体从业者)
据本报今日A23版报道,一条题为“深圳给马化腾发房补”的消息近日在网上飞速传播成为网络热点:深圳将向包括拥有资产293亿元的腾讯CEO马化腾在内的多名企业高管发放购房补贴或贴息。此消息一出,立即在网上引发大量跟帖和留言。许多网友认为,深圳市的房补没有用到正确的地方,月均三千元额度的补贴,应该让那些家庭困难的人群享受,而非身家过亿的企业家。也有网民认为深圳市的政策旨在留住人才,无可厚非。不知各位对此有何高见,今日众“议”院开议。
关键词 畸形励志
李晓亮:消息最初是从网友微博(http://t.sina.com.cn)里出来的,这个网友搞了一个噱头,并且用了一招移花接木:为了对应社会舆论对权贵染指经适房等保障房领域的痛恨,他故意从几百人名单中拎出知名度高的马化腾,又故意将其巨额身家与所谓的“经适房”挂钩,以形成最大传播效力。
主持人:事实证明他成功了,这条微博引起巨大舆论波澜。多数网友认为,拥有大量财富的权贵阶层不应该享受政府住房补贴,也有网友质疑深圳市的住房补贴制度。本来是一项很严肃的人才政策,现在为何让人感觉像儿戏呢?
李晓亮:传统媒体也及时跟进了,记者采访发现,深圳去年6月正式启动向高层次专业人才发放住房补贴,腾讯、华为、TCL等知名企业的高管均在住房补贴名单中,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大学等多名国家工作人员也在名单中。它折射出一种畸形的“励志生态”:近300亿身家的人,每月可以领他完全不在乎的3000元房贴,而每月只挣3000元的人,却只能生前经适房死后经适墓,这是一种怎样病态的“励志模式”呢?一切优势资源政策利好都被“成功者”垄断了,但“成功”的解释权却不在公众手里。
主持人:这其实就像马太效应,穷者越穷,富者越富。
李晓亮:本来社会上的富者、强者就有足够的资源,作为政府部门,应该站在公正立场上进行调节,而不是推波助澜。从这点上看,深圳市的这项政策设计就有问题,不严谨。以高层次人才房补为例,这点钱对这些“人才”意义有限,却严重戕害公平正义。而它的政策导向意义更可怕,是一种负面激励的暗示:只有成为“人上人”才能拥有房补“特权”,这在贫富分化之外,又加剧了社会心理分化。
关键词 懒政之弊
主持人:尽管这样,我们似乎只能说政策跑偏了,不能怀疑政策制订者的善意吧?
李记:在我看来,问题很可能出在当地的住房补贴制度设计上:为了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为他们发放住房补贴是没错的,但起码应对这些人进行必要的细致划分。一刀切地发补贴,难免会出现“错发”情况。
主持人:这就像我们习惯将一类现象戴上一个帽子一样,算不算是“懒政”?
李记:可以这么说。虽然并不是所有“高层次专业人才”在到深圳创业、工作之初,便拥有丰厚的家底、惊人的挣钱能力。然而该项政策的不当之处在于,错将所有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都默认为是财富、薪酬起点均比较低的人才。
主持人:一项立意本不错的政策,因为不够细致,不够科学,导致出了偏差。
李记:但是,我不认为给“高层次专业人才”发了补贴,就会挤压对低收入群体的呵护。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关怀弱势群体,是一个系统的两个层面。公众之所以对深圳目前的住房补贴制度存疑,除了该项制度在细化方面存有疏漏之外,他们最为担心的是,这项制度会导致公共资源的不当流失——比如会锦上添花地送给“不差钱”的马化腾们。
关键词 劫贫济富
主持人:所以舆论一边倒地质疑:这是劫贫济富。
魏文彪:住房补贴就其原本意义来说,实际上是政府对无力购房的低收入人群发放的一种补助。而在政府发放的住房补助总体数额不变情形下,对企业高管与富豪发放住房补贴,也就意味着对低收入人群发放的住房补贴数额会减少,政府能够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就会相应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说,像深圳市这样向企业高管与富豪发放住房补贴,实际上是一种劫贫济富之举。所以在这样一种劫贫济富下,出现像深圳市这样在保障房建设方面进度迟缓,乃至保障性住房支出人均仅约20元、2009年保障性住房用地实际供应量为零的现象,也就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主持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把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解决好了,舆论也不会对此感到不平。两者反差太多,所以才更加“患寡又患不均”。
魏文彪:像深圳市这样向企业高管与富豪发放住房补贴,不仅广大纳税人不会同意,还与财政资金调节收入分配的使用原则相背离。
主持人:新华社“中国网事”的记者问到了我想问的问题。马化腾先生怎么对待这个政策?类似这样的成功人士是笑纳还是婉拒?腾讯果断回应:用于慈善。相信公众关注度这么高的公司和富豪,应该不会忽悠我们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