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增长甚于防通胀 加息只在传言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4日 09:19  《环球财经》杂志

  □环球财经特约记者 唐玮

  新一轮加息传闻袭来,导致股市、债市受惊齐跌,9月16日上证指数失守于30日均线。此次传闻的版本与前次略微不同——一传允许银行根据自身情况至高上浮存款利率10%,二传将对储蓄存款给予保值补贴。

  《环球财经》致电中国人民银行求证,中国央行表示对该市场传闻不予置评。

  其实,此次传闻中提到的两种方式,都旨在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分析与8月经济数据有关。8月中国CPI达到3.5%,创出22个月来新高。而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已经连续7个月出现负利率。由于较长时间的负利率不利于经济发展,并且会让老百姓的钱变“毛”,于是新一轮的加息讨论日趋热烈。

  然而从历史经验看,经济下行时期,央行加息是非常谨慎的。2004年6~9月连续4个月CPI同比涨幅超过5%,但直到10月美联储三次加息后,中国央行才加息一次。2008年上半年,CPI 高达7.9%,2月最高8.7%,1月和6月最低,也高达7.1%,但央行并未加息。

  加息两难

  无风不起浪,如若传闻成真,中国加息,且采用非对称加息——提高存款利率,贷款利率不变,新问题就会随之而来:银行的成本增加,且银行正面临着严格的新监管要求,对正在“在线修复”(Online Repair)的中国银行业而言,影响巨大。更何况,也不利于降低高储蓄率的长远目标。如若存款利率不变,贷款利率提高,就回到最初的问题:宏观坏境的条件成熟了吗?

  这似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期望从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讲话中管中窥豹的人,也找不到什么明确的信号。周小川说:“央行的政策目标,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去改变权重,或进行切换。”

  加息无助改变物价走势

  那么当前中国央行的政策目标是什么?预防通货膨胀,还是继续维护经济增长,抑或试图在两者间寻找平衡?

  8月份的CPI数据较上年同期增长3.5%,高于7月份的3.3%,这也是2008年10月以来升幅最高的一个月份。而且,由于CPI构成结构上的问题,老百姓实际感受的通胀水平比3.5%更为严重。

  如若为了防止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央行当加息。但与居民感受最为贴近的农产品价格并非需求推动,而是季节性因素导致,专家指出,加息改变不了目前物价的走势。民生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郝大明认为,加息难以抑制食品价格上涨引发的CPI上涨。我国CPI上涨主要来源于食品价格上涨,食品价格变动主要取决于肉禽及其制品,其次是水产品、鲜菜和鲜果。由于食品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小于1,因此,食品价格波动主要取决于供给因素而不是需求因素。

  中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报告也指出,虽然8月份CPI同比创22个月新高,且近期物价仍可能由于季节性因素出现惯性走高,但随着灾害性天气、需求、供给、货币等多重通胀生成因素影响逐步减弱,物价趋势性拐点正在到来,CPI即将见顶平缓回落。今年有希望达到3%的控制目标。

  同时,由于宏观经济本身尚有不确定性,加息会严重打击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银河证券宏观分析师张新法认为,外需市场的疲软已经显现,出口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内需增长超预期,生产活动活跃,短期内通胀形势可控,经济增长稳定态势明显。经济并没有过热迹象,第三季度加息的概率不大。

  流动性之忧

  另外,在欧美等国都实行低利率的情况下,加息可能引发热钱加速流入。

  “尤其要关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化产生的输入型通胀的影响。”国信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林松立分析说,近期全球农产品市场风波不断,在俄罗斯等地小麦减产的消息之后,近期又有巴基斯坦、越南、泰国等水稻主产区出现减产问题,全球问题与中国问题有叠加趋势,2~3个季度内,中国CPI 随全球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至4.5%的可能性很大,加息不可避免。

  张新法提到,个人资本投机行为带来的被动流动性增长形成的通胀压力,是控制通胀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个人信贷借近期政策调控,在产能和产量的概念不清晰之际,变身进入钢铁、水泥等被调控领域推高价格,不仅形成通胀新的压力因素,而且投机行为周转资金创造货币推动M2的增长,加剧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不敢加息?

  但持续的负利率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建议加息的声音不绝于耳。

  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增长趋稳,但隐患仍存,加与不加,调控当局似乎陷入了两难境地。于是,这次传闻的核心——非对称加息的方案被提出,提高存款利率,贷款利率不变,缓解负利率的矛盾。但如上文提及的,2003年以来中国多数商业银行处于“在线修复”期,修复不良资产率,并亟需补充资本。降低利差,显然对商业银行修复不利。

  非对称加息的另一种相反形式是,存款利率不变,贷款利率提高,这有利于金融机构的修复。但对于现在的宏观环境而言,未必是很好的时间窗口,中信证券和高盛的研究报告均认为,今年年内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对于目前这种困境,周小川的表态是,“一种做法是中央银行不管利差,只出一个政策性基准利率,其他利率让市场自然形成;另一种做法是中央银行对利差要有适当的管理,从而调节银行业对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积极性,防止出现过多的顺周期情绪,同时也可以增强银行业自我修复的能力。”

  他强调的是,在转轨改革和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这种积极性和自我修复能力也许是中央银行需要予以考虑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