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燕生:不必理会外企抱怨投资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6日 14:06  环球时报

  张燕生

  近来关于中国投资环境变差的海外报道很多,实际上,中国投资环境的真实情况并不像外界猜测的那样,投资中国仍是全球直接投资的一大亮点。

  中国的日本商会、欧盟商会、美国商会发布的2010年白皮书显示,82%的美国企业对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前景保持乐观,比上一年的46%翻了近一倍;欧洲企业中,78%的企业对中国经济表示乐观,比上一年增加了13%;75%的日本企业把中国作为最有希望的投资目的地,84.8%的日本企业认为中国市场的成长性吸引了它们。而从2010年联合国贸发组织的投资报告来看,中国实际吸收外资仅次于美国,全球第二。中国的投资环境究竟是好还是差,从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投资数据中就可以看出。

  近年来,全球直接投资有过两个创历史纪录的高点,一是在2000年,当年全球直接投资流入额达到1.5万亿美元。可到了200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减速,2001年又遇到IT泡沫破灭,全球直接投资额从历史高点大幅下跌了53%,这个跌势一直持续到2004年才开始见底回升。第二次是在2007年,当年全球的直接投资达到1.83万亿美元,其中跨国并购的占比接近90%。然而,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次年9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009年和2010年全球直接投资额分别下跌了20%和30%。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数据,到2012年,全球直接投资也只能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目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球的投资前景都是下跌,应该说,中国吸引外资能保持正增长而且是较快的增速是非常了不起的。

  中国的投资环境目前确实处于调整中,但这种调整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了。其中调整的一个方向,是逐步为内资和外资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政策平台。比如此前,中国国企的实际税负是30%,民营企业是22%,外资投资企业是12%。当我国的综合投资环境仍很差时,这种政策优惠是合理的,而当中国综合投资环境取得巨大进步,来华投资企业的产品以内销为主时,中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势必要逐步向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方向转变。因此,从2008年开始,中国推行了“两税合一”的税制改革,这也意味着,不管你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除非能证明自己是高技术企业,才能得到国家的一定政策优惠支持,否则所有企业都要向着更加公平的实际税负转变。

  这种政策一调整,部分外资企业就不愿意了,叫喊中国的投资环境不好了。一家位列世界500强的日本企业高管曾告诉我,如果中国政府的政策再不改,他们就要去周边地区投资了,因为按照中国政府新的政策,他的企业不再是高新技术企业,原因是其雇用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太少,而且也不在中国搞研发创新。他认为,中国最好的劳动力就是农民工,他们更愿意雇用农民工而不是研发工程师。这样的观点看上去有点道理,但实际上,企业家还必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些外资企业在中国享受了这么好的优惠,就应该为本地的技术进步做一些贡献。

  一些外资企业还表示,中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也是一种歧视,并因此向中国政府施压,我认为这也毫无道理。中国过去是为外国企业代工生产、代工服务,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工序和环节,现在国际代工有明显萎缩下降趋势,同时,中国也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投入增长支撑经济增长转变到要素生产率增长来支撑我们的增长。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只有7%有研发投入,大多数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很薄弱。中国要完成这个转变,只能通过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来发展。中国现在自主创新的技术能力只相当于8岁的孩子,而西方跨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当于25岁的年轻人,让两者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是不公平的。在美国,如果家人不能有效呵护14岁以下的孩子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最初外商投资企业来中国,也像幼稚的孩子,需要中国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来加以呵护。而今天,外国企业在中国已经成熟长大,却叫嚷中国支持自主创新就意味着投资环境变差,实在说不过去。

  从2005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来华投资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来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内销的比重大幅上升。现在日本、美国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内销占到60%以上,它们在中国销售得越多,在中国的竞争压力就越大,其实也更需要公平的市场环境。二是外资企业投资制造业的比重大幅度下降,投资房地产等服务领域的比重大幅上升。目前美国方面强烈要求中国人促消费,多进口,难道中国经济发展能够仅仅靠房地产吗?三是来自欧美日韩的投资资本增速明显减缓,来自自由港和避税天堂的投资资本增速明显加快。我认为,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将对中国经济和贸易发展产生长期影响。▲(作者是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财经热点】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