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网:8月份中国CPI为何升至3.5%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1日 14:44  新华网

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9月11日电(记者刘铮 王希)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8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再创新高。

  分析CPI升至3.5%的原因,首先要看这3.5个百分点的构成。根据统计局测算,翘尾因素为1.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1.8个百分点。翘尾因素为技术因素,新涨价因素源自何方是问题的关键。

  “新涨价因素主要是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8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2%,鲜菜上涨19.2%,肉禽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新涨价因素“贡献”了70%左右。

  分类别看,CPI中八大类商品价格8月份同比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最为突出,达到7.5%,居住价格上涨4.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4%;衣着类价格下降1.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6%。

  “8月份的CPI没有超出预期,大家都能看到新涨价因素较多,但许多新涨价因素不具备可持续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张立群分析,当前中国粮食储备水平很高,对粮价的调节能力强,而且今年粮食产量依然不低,粮食供求关系稳定,粮价没有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猪肉价格前一阵子跌破盈亏平衡线,目前是恢复性上涨,对未来生猪生产供应有好处。而蔬菜的生长周期很短,洪水过后菜价很快会稳定。

  国家统计局对未来CPI走势也作了初步分析,认为上涨因素和下行因素并存。盛来运说,部分农产品价格存在一些上涨因素,但整体看下行因素可能会更多一点,翘尾因素也逐步回落。

  从1至8月份的累计情况看,全国CPI同比上涨2.8%,涨幅比1至7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

  CPI的上游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的回落也减缓了整个物价上行的压力。统计显示,8月份全国PPI同比上涨4.3%,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5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5%,涨幅回落了1个百分点。

  “如果后期通胀预期管理得当的话,全年CPI控制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盛来运说。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