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空房管家不健康楼市下的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7日 08:02  京华时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郝洪

  频繁出台的限贷、限购、空置房调查等措施,都属于技术性政策一类。既是技术性防范,就难免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技术对决,银行在限贷政策上的阳奉阴违,民众在空置房调查面前的集体不道德都属于此类。

  上周,北京率先行动,开了全国空置房调查的先河。不过,本意是要理顺空置房这笔“糊涂账”的调查行动,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击战”。有报道说,伴随空置房调查启动的,还有“空房管家”市场——许多房屋中介机构打出来“空房管家”的广告,“管家”可在房主的授权范围内代为打理房屋,包括定期巡查维护房屋设施,代交水、电、供暖及物业管理费等费用。 

  “空房管家”的出现,不过是我们楼市整顿陷入技术迷局的一个证明。为整治楼市,政府制定了诸多制度,专家大声疾呼,民众殷切期待,但楼市痼疾不见好转。问题究竟在哪里?在于楼市的治理仍然停留在一般技术的层面,缺乏基础制度的支撑和保障。 

  空置率、高房价以及房产腐败,这种种现象的背后是土地制度、土地政策、财税制度、民间投资政策等等基础性制度问题。早在几年前就有经济学家断言,若不消除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动力,不完善保障房供应,包括更基础层面的财富转移支付的制度改革,楼市不可能健康发展。频繁出台的限贷、限购、空置房调查等措施,都属于技术性政策一类。既是技术性防范,就难免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技术对决。 

  这不是为不诚信者开脱,当楼市整治在技术性泥淖中深陷得越久,楼市危机的风险就越高。楼市乱象的根本原因并非难寻,但我们总是回避最核心的问题,选择在外围远兜远绕。这些技术性的政策所传递出的,不是对楼市整治的信心,而是不愿触及深层制度改革和不愿触碰现有利益格局的犹豫。 

  类似的现象其实不只在楼市整治,反腐领域同样要遭遇此类问题。“硕士反腐”“镭钴验贪”等等新潮词汇层出不穷,反腐技术的华丽与高精尖,恰恰映衬了基础制度的苍白。技术层面的推陈出新,无法改变腐败滋生的环境和土壤,只要有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它们总能抽枝散叶。 

  对于需要从基础制度着手解决的社会发展难题,技术进步始终只是辅助性的手段,只有在基础制度完善的背景下,这些技术性政策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否则,不过是建立在沙盘上的房子,看似完美,其实不堪一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