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檀:国美之争难言是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1日 07:23  金羊网-新快报

  经济观察

  对国美事件有必要持续关注,该事件的解决程序显示中国民营企业领头人在市场规则下的商业伦理观念,以及对市场的掌控能力。

  政府在国美事件上的做法可圈可点。黄光裕入狱后,其大股东权利未被剥夺。我宁可相信这主要是改革三十年之后,中国所取得的难得的成功。

  黄陈双方陷入混战,没有是非可讲。争夺战扑朔迷离,有几个谜题待解。

  黄光裕为何不早提异议?据披露,国美与贝恩资本2008年底就开始接触,自2009年6月引入贝恩资本以来,控制权之争就在角力。黄氏家族强调不能丧失控股权。直到5月11日,双方才彻底摊牌,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陈晓一直是证券市场套现大户,为什么一反常态为昔日仇人贝恩资本鼓与呼?难道是为投资者考虑?如果贝恩资本确是单纯财务投资者,目前应平息乱像,而不是由陈晓四处向机构拜票,贝恩资本赶紧债转股,欲将黄氏家族在国美的地位边缘化,这只能让其折价越折越多。现在双方各自亮出底牌,甚至出现黄氏家族掌握的门店不注入国美,一度被弱化的永乐品牌重启的报道。

  黄氏家族已意识到吝啬的后果,表示并不是反对高管股权激励机制,在公开信中讨伐陈晓是“慷股东之慨”,存在个人野心,不按业绩盲目给部分人员期权,变相收买人心。最后是互责对方卖国,黄指出“国美电器”将变成“美国电器”,而陈的回应译成大白话就是,你早就卖过一次了。陈晓的说法有待商榷,黄控股与国外资本控制有天壤之别。就像蒙牛从注册地看早成外国牛一样,国内依然认为是国内企业,如果由摩根士丹利主导,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外企。

  司法、证券、民族等各面大旗均已动用,但管理层态度悠然,因为早看出外资还未真正威胁到国美的控股权。

  从2008年底黄光裕出事,到被判刑14年,期间黄氏家族与陈晓、贝恩资本的态度发生大转变,我们无法得知详情,但似乎能印证,双方背水一战是有协议未能达成的必然结果。相比而言,中国只有极少数企业有真正职业经理人团队,比如万科、李宁等。就笔者目力所及,大部分上市民企属家族企业,上市套现、关联交易、信披违规等现象层出不穷。越来越多声音为黄喊冤,显示中国商界存在强烈的忠诚文化。陈晓只有通过成为另一顶级大企业的主人才能洗刷耻辱。在中国企业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无数障碍,央企是行政主导的高管任命制及世袭制的用工制,而民企则是草莽时代的家族主导制,还会延续较长时间,这是历史的选择。

  所以,让中国的民企尊重规则,关键是让中国的企业主们尊重游戏规则。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