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 专家称需警惕捧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9日 14:02  央视《今日观察》

  CCTV2《今日观察》播出节目《警惕海外媒体“捧杀”经济数据》,以下为节目实录:

  8月16日,日本公布了初步的统计数据,日本国内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较前一个季度增长了0.1%。根据上半年平均汇率来测算,日本和中国第二季度分别是1.28万亿美元和1.33万亿美元。日本有媒体称如果以第二季度来比较,那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近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在提升,逐渐的赶超其他国家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经济总量跃居第二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国际社会的一片热炒声中,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一种冷静和理智?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特邀评论员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共同评论。

  日本发布二季度经济数据,媒体称季度对比,中国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何解读数据背后的新信息?

  张燕生:是否能在一个高点上站住  更多的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中日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比代表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它代表了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因为中国的GDP曾经在1820年是世界第一,我们曾经占全球GDP的33%。后来,我们的经济和国力衰落了。到了1950年,我们的人均GDP是相当于1890年的水平,60年来,我们的人均GDP没有进步,而日本在这个时期呢,人均GDP的增长基本上翻了八番。因此经过了60年,这是个历史性进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它也代表了中国未来的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因为我们的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所以什么时候中国的人均GDP能够超越日本?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很高、很难逾越的坎。那么人均GDP即使超越了,另外实际上还有第三个坎,就是中国的综合国力什么时候能够名列世界前茅?因为日本在1995年的人均GDP曾经是美国的1.5倍,但后来,日本停滞了10年,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今天日本的人均GDP大致上是美国的87%、88%左右,那么能不能够在一个高点上站住,更多的取决于国家的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

  杨宏山:中国人均GDP的发展要赶超日本  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从客观的数据上来看,它展示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这30年里,我们的经济增长确实取得了相当不容易的成果。

  第一,中国经济的发展,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资源代价和社会的代价,我们的经济增长在一定意义上,主要依靠像投资拉动以及出口拉动,那么我们的出口的很多产品,实际上是一些资源性的产品,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这些产品实际上使得我们自身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比如说我们出口5亿件衬衫才能购买一架波音飞机,所以这样的一种庞大的劳动力的投入和资源的支撑使得我们确实在这一方面付出了代价。

  第二,实际上中国跟日本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这种距离的追赶不是未来一代人能够完成的。从80年代初,中国和日本的经济从GDP总量来讲,日本是中国的4倍。现在经过30年,中国的GDP达到和日本相提并论的地步,但未来人均GDP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有更长的路要走,我们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包括我们在结构上的调整,在社会政策上的调整。

  杨宏山:国际上热炒实际上是一种有选择性的结果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相对于中国国内比较冷静、理智的反映,国际上是一片热炒, 这样一个反差实际上是一种有选择性的结果。国外媒体比较关注这种数量上的变化,也就是直观的数字的变化,同时他就会有选择性的遗忘某些方面,也就是中国的经济确实一方面在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导致我们国内积累了一些问题,在未来的发展有待进一步解决。所以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变化面前,国内的学者的反映和评价,就相对要冷静客观的多,包括国内网民的基本看法和判断,相比较于西方的这些主流媒体,都要更加理性和客观。

  举个例子,国内一位网民对于这个问题表示,关于GDP成为世界第二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我们的GDP是在资源和能源消耗很大的情况下取得的,劳动力投入很多,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不平衡还严重的存在,其过程还处在第一次工业化阶段;第二,我们的人均GDP仍然排在全球第100位,日本是全球第19位,中国人均财富的分配也不平衡;第三,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张燕生:国际社会希望中国承担大国责任为全球经济失衡买单  中国应保持清醒和冷静的头脑量力而行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国际社会的热炒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就是希望中国能够承担大国责任,因为中国人有一种心态就是,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因此在国际社会中间,我们实际上是把自己放在穷国的行列中,但是世界上不这么看,他认为中国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中国承担更多的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像联合国的会费、维和的费用等等,作为大国要承担这份责任。

  另外一个方面,还有一种声音就是中国独秀论,中国是这场危机最大的受益者,它的背后的含义也就是希望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能够为全球经济失衡买单。中国人要更多的消费,而不是投资;更多的进口,而不是出口。人民币要大幅度升值,背后就是中国要为经济复苏做出更大的贡献。实际上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讲,我认为还是要保持清醒和冷静的头脑,就是量力而行。

  中国“独秀论”,中国“责任论”,部分西方媒体弦外之声,耐人寻味,如何理性冷静看待我国自身发展?

  张燕生:中国要真正成为经济的强国  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们在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时候,面临着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就是如何由大而强的问题。中国现在虽然是个大国,第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开放的角度来讲,我们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家,但仍然是一个开放的小国,不是一个开放的大国。因为开放的大国所具有的条件就是,你是这一类产品的世界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追随者,但我们是追随者。比如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买家,但是我们没有铁矿石的定价权,话语权。那么,如何能够从开放小国成为开放的大国,这是我们要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第二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是个出口的大国,但是我们出口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低成本,主要是低成本的农民工,那么我们今后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当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当农民工,土地,环境,资源,煤电,油运不再便宜,那么中国如何能够从一个低成本竞争的大国成为一个具有新的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大国?这是第二个很大的坎。

  第三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现在的高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支撑的,但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和组织创新这个方面很弱。中国主要是靠模仿,而不是靠自主的创新能力来发展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如何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形成竞争的新优势?这是第三个坎。

  我们把以上这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一一梳理,还包括中国现在在全球的产品分工的产品价值链中间,中国还处在低端,很少差异性的竞争战略。在这个方面,我们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低碳的发展,我们需要做更大的努力。虽然我们是世界经济的第二大国,但是真正要成为经济的强国,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杨宏山:经济发展要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以上  我们的主要支撑是制度支撑和科技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如果从科技的水平来说,日本企业的发展和日本经济发展的科技水平跟我们还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我们今天在经济发展的面前,我们要特别凸显加强科技的创新能力,因为只有科技的创新,才能在未来带动我们经济的发展。等到我们人均GDP确实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情况下,我们才有更强的支撑。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等经济发展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以上,我们的主要支撑是依靠两个东西:一是制度支撑;第二个靠科技支撑。在制度支撑和科技支撑两个要素上,我们还有相当多的功课要做。在技术支撑上,其实国家也在强调,我们要强化自主的科技创新方面的潜力;另一方面,在一些围绕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的经济政策,包括政府治理的创新等等领域,我们也要向前推进。

  张立群:中国还是一个发展水平不太高的国家  让中国承担过高的责任是不公平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总的来说,中国这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的发展,自身面对的困难和挑战非常多。中国在世界经济当中,总体来看,还是一个发展水平不太高的国家,因此让中国承担过高的责任,这是不公平的。从中国经济来看,第一,是增强信心,面向未来,继续把经济发展好,把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更好,更快地推进下去;第二,应该客观的评价中国的成长,客观的来确定中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在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过程当中,中国逐步的来更多的承担一些责任,并且必须要相互协调、对称,否则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世界经济也是不利的。

  马宇:单纯的用比较总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  起点就不平等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全球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主要不是看你的经济总量有多少,单纯的比较总量,首先起点就不平等。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用的是人均GDP的指标,相对来说,这是更科学的一种衡量。因为中国不管从国土,还是人口来说,都是世界大国,但要是按人均GDP来算,中国现在的排位应该是124位,排在很多的发展中国家后面,所以现在中国应该定位在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自己应该有个清醒的头脑,我们经济的重点不要放在规模的扩张上,而是应该放在质量的提高上,要更注重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

  张燕生:关键是要让整个经济协调、持续、健康的往上走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们会发现,前三十年的主角是农民工,未来的主角是人才,尤其是全球化人才。人才对我们的生活品质、环境,对人和人之间的跨界的交流要求是很大的。怎么能够成为人才强国?怎么能够形成我们的综合国力?要让我们的整个经济协调、持续、健康的往上走。

  杨宏山:我们要承担的是与自身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国际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从两个方面来讲,从对外角度来说,首先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前发展阶段和发展使命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今天面临的一些国际的舆论,一种鼓吹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说法,到后来要强化中国责任,我们就应该认识到,中国今天总体的经济发展阶段还处于一个发展中国家阶段,与此相对应,我们要承担的是与我们自身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国际责任,而不能由于西方的媒体这样一种说法而使我们真的感觉到,我们经济已经世界第二位,好像已经进入发达国家了,我们要保持非常高度的清醒的认识,同时要警惕这种言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