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稻葵:经济总量当了老二更应韬光养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7日 11:58  新浪财经
李稻葵:经济总量当了老二更应韬光养晦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图片来源:资料)

  导读:日本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让中国在2010年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从人均年收入来看,中国仍然差美国和日本很远。

  成为世界经济老二的中国经济何去何从?早在今年5月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就在其内部刊物《中国与世界观察》上著文指出,成为世界经济老二的中国经济面临着更加复杂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韬光养晦”应该成为未来三十年间中国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大战略,成为大国心态下的文化基石。

  以下为李稻葵文章全文。

  成为世界经济老二的中国经济面临着更加复杂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金融危机就是这一形势转变过程的催化剂。金融危机不仅让我们提升了经济的相对体量,坐上了世界经济体量第二的交椅,更让世界看清了中国在某些方面(如,果断决策、强力执行)的相对优势,看清了我们的发展潜力。

  经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会在各个方面、用各种不同方式把中国假想为其潜在对手,以此来激发本国百姓和精英的斗志,这是美国精英长期惯用的伎俩。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也更加焦虑地看待中国的发展,担心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在资源、环境、能源等方面的影响,会以各种方式侵占他们发展的空间,他们更加担心自己的发展前景。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也碰到了国内各种因素的约束,包括社会的多元化、民众利益诉求的公开化,环境、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以及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内需相对不足、城市化进程过慢、资产价格高涨等不利影响。

  怎么办?我认为,“韬光养晦”,应该成为未来三十年间中国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大战略,成为我们大国心态下的文化基石。

  为什么这么讲?

  第一,国际形势对中国愈加不利。当全球还没有意识到中国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发达国家还在用怀疑的眼光来观察分析中国的发展的时候,中国并没有带来对他们的威胁,而今天中国迅速发展的能力,中国政府动员各种资源来应对重大危机的处理能力已经让世人不再怀疑。

  于是,对中国的担忧基调已经转为对中国的恐惧。当今之中国就像一个十六岁的姚明,具有两米的身高,在世界经济这个篮球场上,已经是一个巨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韬光养晦,不遗余力打消外界对中国的猜疑,更要打消外界对中国的恐惧,要反复强调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全球发展的更多机遇,中国的发展不仅是和平的,而且是共赢的。

  第二,从国内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等等方面的矛盾已日益突出,需要中国的政治领导人和社会的精英花费非常大的精力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我们被要求参加更多的国际事务,承担与中国身份不符合的国际责任,这无疑直接妨碍了我们处理国内事务基本的能力和精力,对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利的。

  顺势而为者,昌。那么,具体该如何贯彻韬光养晦的基本战略思维呢?以下五条供讨论思考。

  第一、要充分厘清中国发展的核心利益和非核心利益。中国发展的核心利益是主权的尊严、领土的完整、社会的稳定。具体说包括: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西沙群岛等尚有争议的领土问题上的主权尊严……

  与此相比,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非核心利益,则主要包括:短时期内的汇率波动;对外投资、对外经济关系方面的调整,等等。在这些非核心利益问题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加以应对和调整,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友好协商,实现互利共赢。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在一些非核心利益上的纠结,导致了敌对势力利用关乎到中国经济的核心利益的问题大做文章,以至于带来对中国整个发展不利的影响。

  第二、要理性权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要有后来者居上的基本理念,充分认识到总体上看时间在我们这一方,时间是我们的好朋友,中国的发展不可限量,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因此,在一些短期问题上要抱有长远眼光,宁愿放弃一些短期利益,也不要为此过多纠缠,而影响中国长远的发展。

  在一些国际问题上,要坚持邓小平提出的把争议留给未来,让后代人来解决难题的想法,因为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希望在未来,中国的发展在未来,只要把一些争议搁置到未来,无论如何对中国的发展是有利的,时间在我一方。

  第三、要有当老大哥的大国心态。尤其是对于周边国家,要持一种老大哥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的文明是世界几大起源文明之一,我们的历史影响了一大批睦邻。更不必说,中国还在发展,我们对这些周边国家的影响力还会不断上升。因此,对周边国家,要采取友好关爱的态度,而不必纠缠一些具体的文化和历史的细节,尤其要对国内民众加强相关教育。

  第四、加强对外宣传。多谈中国的困难,多谈中国的能力限制,多谈一些中国在环保、经济发展、社会问题方面的困难,从而让外界了解我们目前的发展水平还是很低的,在如此之低的发展水平上,承担很多的国际义务是不可能的,我们的领导人将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处理国内问题上。

  与此同时,多在国际国内宣传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长处,多宣传他们的经济发展成就,对于像印度这样的国家,要抱着乐观其成、虚心学习的态度,了解和宣传他们经济发展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我们的压力。

  第五、紧紧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核心问题,抱着长远发展的态度促进这些核心问题的解决,比如资产泡沫、低碳经济、资源限制等。如果这些问题在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这将会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相反,如果过于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而动摇了长期发展基础,这对于中国的大国发展战略而言,十分不利。

  总之,对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中国经济,尤其需要强调韬光养晦的基本战略,以之为大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部分。如果中国能够在韬光养晦的战略基础上再坚持三十年,这将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一个相对友好和平的国际环境,也能让中国的领导把主要的经历放在解决中国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上,而不是为了国际问题分散精力。这样做,是中国对人类、对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