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5-10年,我们应该习惯一个正常的经济增长状态——8%-9%;通货膨胀是4%-5%。
文|王黔 出处|《英才》杂志2010年7月刊
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的GDP环比增长了12.2%。但显然,我们不可能始终保持这个速度,因为,按照这个速度继续上升,绝对是经济过热,只能招来更多的紧缩政策。
我认为,接下来的几个季度,经济应该从两位数的增长逐渐向下行,保持在大概9%左右。从两位数的增长下降到9%,这是不是一个硬着陆?我觉得不是。保持8%—9%的增长,还是符合经济潜在的增长率的,而如果下滑到8%以下,那才是硬着陆。
那么,接下来的政策环境会怎样?经济增长的风险在哪里?
我觉得,眼下社会上之所以不理会政策的大方向,是因为今年政策是没有大方向的。今年的政策让大家就记住了两个词——灵活性和针对性。
什么叫灵活性?今年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史上最复杂的一年,国际、国内环境都很复杂,在没有看清楚大方向的时候,政府怎么敢制定政策的大方向呢?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来政策要灵活。
年初的时候,国际经济增长很稳健,但国内压力慢慢显现,通货膨胀,包括经济过热的风险也开始露头,这就需要对一些过热的区域进行特别的、针对性的措施,如货币环境正常化。
现在发生了什么呢?由于之前的国内紧缩政策产生了作用,经济过热的风险下降了。而国际上,出现了希腊问题。摩根大通的观点是:这仅是金融危机,并不是经济危机,这个危机会压制经济增长,但没有预期的那么强,不会彻底把经济增长给杀死。基于此,我认为这一轮的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会那么大。
但是,对于决策者来说,经济下行的风险总是有的。所以,我觉得接下来两三个月更可能是一个政策观望期、空窗期。一要观望国际环境会不会继续恶化,二要观望之前的政策对国内经济有什么影响?
同时,今年大家没有必要担心高通胀。
在中国,1/3的CPI体现在制成品上。有过剩的生产能力,哪里会出现通胀呢?尤其是国际经济。还有1/3是食品,中国的粮食过去四年都是大丰收,今年虽有可能减产,但中国有非常高的国家粮食储备,确保了基本不会出现大的通胀。
大家还很担心输入型通胀,我觉得这一点也没有必要。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投资都在放缓,大宗商品的价格不会涨得特别厉害。但是,这一过程有一点值得注意:通货膨胀肯定是数值先往上走,峰值顶部就在今年三季度——存在CPI到4%左右的风险。所以,到时可能还要加息,这是一个货币环境正常化的进程,而不是过度的紧缩。
接下来,我们会看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慢慢的不能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抵消,因为接下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加需要的不光是机器,而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技术创新。所以,每单位产生的劳动力成本会慢慢上升,这都是中期的通货膨胀压力。
现在一些经济学家提出所谓“中国式滞胀”的概念,担心经济增长率下降到6%以下,通货膨胀达到5%以上。我认为接下来的几年,这两个数字变化的范围在:经济增长大概是8%-9%左右,通货膨胀大概是4%-5%左右。但是,我不管这个叫做滞胀,这叫经济增长的正常状态。过去10年那么高的增长,那么低的通胀,反而是不正常的。(作者系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本文根据作者演讲整理,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