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尚希:个人所得税难征 陷入进退维谷境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7日 06:28  时代周报

  刘尚希

  6月9日,国税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不仅仅要求年收入超过12万元个人主动申报,还要求各地加强对财产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对规模较大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五类高收入人群进行征收管理。

  尽管对高收入人群进行征收管理的提法并不是第一次,但本次划出的五类高收入群体,却有着明确的指向性。

  虽然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税种,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约7%,但引起的社会关注度却远远超过了其他的税种。

  在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个人所得税的分配调节功能被寄予厚望,并被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就是因为个人所得税的分配调节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只要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被发挥出来,我国的分配差距就不会这么大。近几年来,关于个人所得税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公共讨论。

  一方面,社会强烈要求政府运用个人所得税这个手段来强化调节分配的力度,以遏制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甚至缩小分配差距,但另一方面,个人所得税在分配差距调节方面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并不完全决定于个人所得税本身,而是取决于征管能力是否与之匹配。

  如果征管能力跟不上,那怕是设计出了调节功能极其强大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那也是白搭。而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相当复杂,尤其是随着经济金融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人收入、财产的存在形态日益复杂化,其征管能力的提升,除了税务部门的努力之外,还取决于许多的社会条件,如其他部门的管理水平,各个部门、单位和企业对税收的认识和对税法的遵从度,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经济秩序的规范化程度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税收的调节功能能发挥到什么程度是一个社会的系统性问题,不是靠税务部门的单方面努力可以实现的。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并非今日才开始加强,其努力程度和管理水平已经超出了社会平均水平。但要把各种管理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并非易事。越是高收入者,其收入来源越是多元化,而且与其投资、交易、生产活动交织在一起,其个人收入所得的确认和监控难度越来越大。例如,企业老板的工资薪金所得就是一个难题,把工资做低一点,而把个人的许多支出打入企业成本之中是通常的避税手法,但税务部门无法认定这个企业老板“应该”拿多少薪水。再如,劳务报酬所得是按“次”征收,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若是超过,则扣除费用20%。而次数是难以控制的,其所得既可以一次取得也可以分为若干次取得,如家教、调琴师都是按照小时收费,每小时三四百元,根本不用缴税,月收入累积则达上万元。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精确计算更是困难,面对数量众多且账簿资料不全的个体工商户,通常采用的是核定征收,无法做到查实征收。

  如此等等,要把个人的各项所得都做到有效的监控,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许多实际的难题,不是说说就可以做到的,更无法简单地拿国外的做法来要求。

  个人所得税面临着两难:一方面是社会的要求很高,视为调节分配的利器,另一方面是能实际做到的又很有限,这两方面反差太大,实际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