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沛
6月11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既没有出乎人们的预料,也没有出乎此前的传言: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1%,这是今年以来,CPI首次突破政府设定的3%目标。
之所以说没有出乎人们的预料,是因为此前已经有不少经济学者认为CPI的涨幅会超过3%。而之所以说没有出乎传言,则是指此前已经有媒体准确报出了3.1%的涨幅。而这一数字,在新闻发布会召开之前,还属保密范畴。
对于数据泄密,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进行了谴责。但这样的事情,停留在谴责层面显然是不够的。这些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指标数字,对于资本市场的起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CPI涨幅超过3%的心理值,盛来运用了两个原因进行解释。其一,是翘尾因素影响,也就是说,去年5月份CPI相对处于低点,当年物价走势前低后高,12月份CPI增速为1.9%,对今年物价上涨肯定会产生很大的翘尾因素。其二,则是结构性上涨。“在新涨价因素中,主要是因为食品及其居住类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这部分的贡献率达到90%左右。同时我们可以分析一下,CPI其他一些构成因素,衣着类和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是下降的。所以我们判断,当前的物价上涨仍然是结构性上涨。”盛来运说。
对于“结构性上涨”,人们已经很熟悉了——早在2007年通胀抬头时,有关部门就一直用“结构性上涨”来解释通胀抬头的主因是个别商品的异动所致。如猪肉供应量不足,价格上涨引发食品价格上涨等。
用“结构性上涨”来解释CPI涨幅,固然是判断经济运行的一种角度和方法。但它也很容易忽视物价上涨的一些深层原因,如利率等不合理对物价上涨的影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早在5月份CPI数据发布之前就表示,食品价格上涨其实是非常值得担忧的现象。黄益平参考的数据是4月CPI同比增长2.8%。“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担心的,但去年10月份CPI还是个负数,现在已接近3%,上升速度非常快。如果这个趋势保持下去,中国可能将面对通胀问题。”黄益平认为。
而此次导致CPI涨幅超过3%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居住类价格的上涨。自4月份以“限购”为核心的房地产新政推出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租价格大幅上涨,其主因在于新政使不少购房者将买房改为租房,租房需求大幅增加。这种价格的上涨,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政策强烈干预市场所致。隐藏在房地产市场深层的问题,如资产泡沫等,依旧令人不安。
对于中国的通胀风险上升的问题,黄益平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做些调整:“一旦通胀水平不上涨,但形成资产泡沫,也许就更危险。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尽早适当地调整利率和流动性,是降低未来风险的上策。”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