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富士康加薪与产业转移提速

  证券时报记者 刘 丽

  富士康一线员工加薪30%还没几天,富士康昨日又宣布,自今年10月1日起,经考核合格的作业员及线组长的标准薪资上调为每月2000元。这将是今年以来富士康第二次大幅度提高基层员工薪酬水平,加薪幅度达到66%。大幅加薪引得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片哗然,对这些“赚的就是人力成本差”的代工型企业而言,加薪意味着企业利润空间的缩小。在成本压力倒逼下,一些企业或将加速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上周富士康老板郭台铭已向台湾媒体表示,有计划将厂房迁往中国西部。这不是富士康第一次透露迁厂的计划,早在2008年,富士康就证实了厂房将大举西迁的消息。当时鸿海集团发言人丁祈安表示,2006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内地工厂人力的重新布局。郭台铭曾预计,整个迁移过程将费时三年。如今看来,西迁进程可能加速。

  沿海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也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从纺织服装、食品、玩具到电子信息产业,从省内转移到省外转移,产业转移的进程早已经展开。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沿海生产成本远超内地是其转入内地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家迁往湖北潜江发展的服装企业以房租费为例算了一笔账,东莞等地同等规模的厂房租金是内地的十几倍。

  近几年的招工难和近期的加薪潮,正逼迫着沿海企业不断提高基层员工工资水平,而用工成本增加带来的压力,将加速企业向内地的产业转移,尽管这是一个无奈而艰难的过程。

  相比于第一代打工者,第二代打工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选择在家门口打工;如果大城市不能提供比家乡足够优厚的工资,他们可以选择回家。高中毕业的小西(化名)在广东一家服装厂打工不到半年,就返回家乡湖北的一家服装厂上班。因为在家里打工,一年也能赚一万多元,在广东的工资每月比家里多了几百元,但花费更多,能存下的不比在家乡多。

  小西上班的服装厂离家不远,几年前由一批返乡的打工者合资组建,主要承接广东、武汉等服装大厂过来的订单,赚取加工费,员工也多是从外地打工回来的。短短几年间,厂里的缝纫机已从最初的上百台扩张到如今的几百台,工厂规模也扩大了几倍。

  不仅是纺织服装,近年来其他产业也有了转移的迹象。在小西的家乡,玩具、机械、仪器仪表、电子信息等各种行业的厂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些从大城市转移过来的厂大多落户在当地政府兴建的各个工业园区里。为抓住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当地政府在土地、税收、服务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伴随着一个个工业园区的建成,沿海企业内地转移的步伐正在加快。

  富士康的连续加薪,极有可能为正在进行中的产业转移再添“一把火”。有消息称,沿海人力成本的持续提升,目前已经成为台湾电子大厂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包括广达、英业达等大厂均已加速迁厂内陆重庆。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明星企业迁移引发的羊群效应不可小视,其往往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迁移。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