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加快推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 14:14  新浪财经

  中国金融40人论坛顾问 胡怀邦

  中国金融业虽然在这场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但展望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体系运行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金融领域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犹存。面对全球金融业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和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已成为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课题。下面,我着重就商业银行推进经营模式转型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业务经营模式转型是当前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成功应对变革的方法,就是去创造变革。”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大力推进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是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资本约束的不断强化制约了国内银行的业务发展空间和盈利能力。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的中国商业银行,历史地形成了以信贷资产为主体的高资本占用型业务增长模式。而监管部门从增强银行的抗经济周期波动能力出发,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的要求日趋严格。在资本约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以量估价、以外延扩张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营模式过度依赖资本占用,因而难以持续,从而倒逼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以高资本占用的批发性信贷业务作为主要盈利来源,并不能有效提升银行的资本回报水平和投资价值。2009年的超常规信贷投放并未给中国银行业带来超常规的利润增长。这就有力地证明了银行传统的资本占用型经营模式在严格的资本约束下已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调整经营战略,走一条低资本占用的发展道路。

  其次,外部经营环境显著变化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业务转型,改变发展模式。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必须直面来自国际金融机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对中资银行的全球化经营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从宏观调控政策来看,未来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将逐步加快,经济发展对投资拉动的依赖将逐步降低,不太可能再次出现争相拼抢大项目、信贷天量增长的态势。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脱媒日益深化,企业对商业银行信贷的依存度将不断下降,这也为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的高资本占用型经营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三,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使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地优化和升级,使得客户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需求趋于多元化、个性化和综合化。特别是经过这一轮金融危机的洗礼,银行将面临着更趋成熟的客户,尤其是中国正在崛起的富裕阶层对财富长期保值、增值的专业需求将会持续扩大,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在传统业务之外不断拓展新型业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着力打造出业务多元化的增长格局。

  二、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的趋势

  综观金融全球化、自由化浪潮以来的商业银行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国际大型主流银行为求得生存,通过并购来实现经营范围的延伸、不断拓展、开发多样化金融产品,积极开展综合经营,零售业务在业务结构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在我看来,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模式转型主要有以下几大趋势。

  一是由批发业务为主向大力发展零售业务转变。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零售业务受到了国际银行业的普遍重视并得以迅速发展,现已成为银行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从业务比重看,当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占比通常都在50%以上。从收益比重看,零售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目前国际性大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占比一般在30-60%之间。由此可见,零售业务已经成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二是从主要发展商业银行业务到注重开展综合经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外银行业纷纷通过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冲破了分业经营的限制,逐步向综合化经营方向发展,并最终以美国1999年《现代金融服务法案》的出台为标志,使综合化经营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趋势。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那些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虽然也受到严重冲击,但其凭借低杠杆和雄厚的资本实力、稳定的资金来源和便捷的央行借款通道具有更强的抵御危机能力。相对保守的风险管理策略也使得这些业务较为多样化的全能银行更容易渡过难关。因此,危机后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的综合型银行业务模式仍将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

  三是从传统信贷业务为主到大力拓展财富管理业务。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居民财富迅速累积,世界人均收入增长了3倍。未来5年,全球财富仍将保持年均6%左右的增速。全球的百万富翁群体也在快速壮大,按美元计算的百万富翁家庭的数量已经达到750万户,全球最富裕的1%的家庭掌握着全球35%的财富。随着财富的迅速增长,居民的金融需求日益扩张,这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是产品创新重点纷纷转向表外,深度涉足证券化商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创新型业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主流银行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创新的着力点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延伸到表外业务,各种新的业务品种层出不穷。作为业务品种多样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商业银行传统的依靠存贷款业务为主的利息收入不断下降,而创新带来的新兴业务品种非利息收入持续上升。本次危机虽然揭示了金融创新高风险的一面,促使国际银行业对表外业务经营更加审慎;但国际银行业对自身忽视风险管理、过度创新的纠偏,并不能否定金融创新作为金融业发展基本动力的事实,这在我国尤其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危机和创新都是国际金融发展历史过程中的常态,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以此作为抑制金融创新的借口。

  三、推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成功转型的思路

  要么主动转型,要么被动淘汰,这是后危机时代中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而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无疑是一项全面、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和系统工程。国际经验表明,转型成功的银行很多,但转型失败的案例亦不胜枚举。因此,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成功转型?我的看法是,大力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应该“明确一个方向、夯实两大基础、强化三项保障、突出四个重点”。

  ——明确一个方向:转变观念,积极推动商业银行走低资本占用型经营模式之路。

  面对市场发展机遇和资本监管的硬约束,我国商业银行应改变高资本占用型的经营模式,改变过度依赖批发性信贷业务的状况,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等低资本占用的业务。国内商业银行要摈弃“速度情结”和“规模情结”,始终把质量作为首要,把效益作为目标,把管理作为基础,把发展和创新作为前进的动力,从而实现“规模速度型理念”向“质量效益型理念”、“以产品为中心的理念”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存贷批发型经营理念”向“全面综合型经营理念”的转变,积极向低资本占用型经营模式方向转型。

  ——夯实两大基础:稳步推进综合经营向纵深发展,积极调整客户结构和着力丰富客户资源。

  业务和客户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一方面,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离不开综合经营。对中资商业银行来说,在资本约束趋于强化以及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日趋发展的情况下,开展综合经营变得更为迫切,也更为现实。国内银行应当逐步推进综合经营向纵深发展,促使以银行为主体的集团收入趋向多元化。具体来说,就是要推动综合经营布局广度进一步扩大,在证券、保险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在完成机构布局的基础上,开展以发挥协同效应为目的的各种整合与重组。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不断推进客户结构调整,逐步转变传统的“大户”战略。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直接融资迅速发展和国内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客户是商业银行客户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国内商业银行要努力实现从优质大客户为主向优质大中小型客户并重的转变,从而进一步丰富客户资源。

  ——强化三项保障: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推进渠道优化整合。

  一是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提升公司治理效率,这是国内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的制度基础。这要求中资银行进一步明确“三会一层”之间的职责边界,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作用,形成科学高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继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优化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要改变“以产品为核心”的客户经理考核标准,真正建立“以客户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切实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是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永恒的主题。持久保持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成功转型的关键,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风险管理,建立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全程量化和立体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的风险偏好,风险管理战略、制度和文化。

  三是积极推进渠道建设和整合。渠道建设与整合是商业银行拓展业务和利润空间的有效手段。国内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物理网点与虚拟化的电子银行共同发展的渠道体系。将商业银行渠道的物理与电子建设和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客户服务平台,建立多渠道的统一客户服务平台,使不同渠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互相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渠道功效,为客户在不同渠道提供同样水平的金融服务。

  ——突出四个重点:提升传统业务优势、推进零售银行转型、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和促进信贷资产向表外转移。

  首先,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模式转型必须依托于传统业务优势。目前,中资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基础是存贷款、结算等传统优势业务。中资银行要与外资银行竞争,不能“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而要依托于中国银行业的本土优势、传统业务优势来拓展新业务;应在继续保持传统业务优势的基础之上,调整资产结构以提高资产业务的盈利水平,调整负债结构以降低负债业务的成本,从而推进业务结构的全面优化。批发性信贷业务一定时期内仍将是国内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未来要提高信贷业务准入门槛,逐步剥离非核心信贷资产,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细化和强化信贷管理。

  其次,提升业务创新能力,力争使零售银行业务成为中资银行的核心业务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国有商业银行应更加明确地把发展零售银行业务作为经营转型的战略重点,形成批发和零售业务并重的经营格局。这要求中资银行加大业务创新能力,研发出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稳步推进组织结构变革,在零售银行业务板块实行以条线为主的矩阵式管理模式,以提升专业化的经营管理能力;加大对高回报的私人银行领域的投入力度,培育稳定的优质客户群体;创新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大零售队伍建设力度;强化风险控制,提升信用风险管理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零售业务资产质量。

  第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逐步转变盈利模式。中间业务占用的资本最少,是转变我国商业银行高资本占用型业务经营模式的必然选择。我国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突出中间业务的战略地位,加大对中间业务开发的投入,开发适合我国开展的创新中间业务,拓展较强增值空间的核心业务,通过加大资源投入和考核力度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以较少的资本占用促进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

  最后,积极稳妥地促进银行资产向表外转移。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各种资产转让过程中的结构性设计,如通过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推进银行资产证券化等将信贷资产转移到表外,并且使相关资产的风险和回报发生符合监管要求的实质性转移,从而提高资本利用率。现阶段,在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鼓励资产转让业务领域的创新,有利于降低存量资产的资本消耗,将有限的资本用于发展银行所擅长的业务,创造更多的利润,促进银行各项业务的良性发展。

  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型国有银行和国内金融改革的先行者,交通银行始终重视借鉴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内地市场特征及本行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业务创新发展。面对后危机时代的复杂环境和诸多挑战,交行将密切跟踪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继续推进“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发展战略;抓住经济复苏的有利时机,加快业务发展和结构调整,实施经营模式的战略转型。我们愿与大家一起,因势而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共同为中国金融业和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