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何不加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3日 07:27  经济参考报

  谢作诗

  成本不能推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

  对付通货膨胀,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回收货币。

  有三种回收货币的办法: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公开市场发行央行票据;加息。近期央行频繁利用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回收货币。一些人质疑央行为什么不加息,一些人推测央行什么时间加息。我认为这些都是教条主义想法。

  这次的通货膨胀,是历史上完全不曾有过的特定背景下的通货膨胀。

  其一,这次的通货膨胀,不是实体经济繁荣背景下的通货膨胀,而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在政府强大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实体经济企稳回升,但基础并不牢靠背景下的通货膨胀。

  其二,这次的通货膨胀,是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天量发行货币背景下的通货膨胀。实体经济企稳回升,但基础都不牢靠。这决定了世界市场上游资不是比危机前更少了,而是更多了。危机背景下的世界性资产价格暴涨就是证明。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息存在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加息势必严重打击企稳回升但是基础并不牢靠的实体经济,这恐怕是不能承受的。假如打击了实体经济,但却有效地抑制了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倒还可以考虑。可怕之处在于,打击了实体经济,却不能有效抑制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这一点不能不引起重视。在游资泛滥的今天,美国不加息,中国加息,必然导致热钱大规模流入。到头来,不但没能起到回收货币的作用,反而会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不但没能抑制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反而会加剧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2007年,本来是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货膨胀(当然不是唯一目的),但事与愿违,热钱大量流入,不但没能抑制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反而加剧了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

  在中国,由于软预算约束的缘故,行为主体对于价格变量并不敏感,这正是在历次宏观调控中,政府频繁使用行政手段以及信贷控制、土地审批这样的控制数量变量的手段来调控经济的根本原因。不要指责政府用这样的手段来调控经济。我不是说这样的调控手段就是最优,但不解决经济的软预算约束问题,就不要期望通过价格变量能够有效调控经济。在中国,调控数量变量比调控价格变量更为有效。

  倒不是说就永远也不能加息,但是美国不加息,中国是决不能加息的。我认为,央行后面还会频繁利用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回收货币。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